《卢沟桥烽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闫春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准确体会文中词语的感情色彩。3、能按时间和事情进展顺序拟清文章结构思路。4、初步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新课1、 由抗日战争的知识导入新课。2、板书课题:卢沟桥烽火释题:烽火是什么意思呢? 3、简介《卢沟桥烽火》背景: 出示“九一八事变”的资料。过渡:“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蚕食、扩张,把魔爪伸向全中国,妄图以泸定桥为突破口,继续扩张势力,将祸及全国……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学课文 要求:读通句子,读顺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划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点。2、检查学生自学效果a)出示本课生字词和多音字:烽火 妄图 伪军 凌晨 呐喊 歼灭 震耳欲聋 蚕食 挑衅 哭爹喊娘 狼狈而逃 抱头鼠窜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鬼哭狼嚎 如火如荼 魔爪(zhuǎ zhǎo ) 咽(yān yàn)喉b)、指名读,集体帮助纠正读音c)、再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积累词语。d)、指生读一读积累的词语。 3、学生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历史事件? 4、学生读课文后议一议,然后指名概括文章大意。 5、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a、事情进展的顺序。b、时间的顺序,让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句。(段首)四、指导学生写字 1、学生读贴,分清字形结构,位置比例,老师范写。 3、学生临写 4、老师巡视指导五、作业: 1、读熟课文。 2、课外积累:网络搜索与抗日战争有关的故事,同学沟通。教学反思: 本课为第一课时教学,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十分必要,因此我收集了有关九一八事变的资料,对学生理解课文有较大帮助。这节课的教学,词语教学、课文写作顺序的揣摩,两环节教的透彻、扎实、有效。但不足之处仍然很多:1、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课前没有预习,课上留给学生读课文的时间显得不足,读通读顺这一环节教的不够扎实。2、指导书写时,老师讲完,假如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效果会更好。3、课前我准备还不够充分,开始上课时,我有些语无伦次,表达不够清楚。4、课堂学习气氛还不够活跃。可能是学生不了解历史,没有产生共鸣吧。回来又参考了网上的一些优秀教案,感到导课时用上一些影像资料,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效果一定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