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可持续性研究

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可持续性研究_第1页
1/3
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可持续性研究_第2页
2/3
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可持续性研究_第3页
3/3
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可持续性讨论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可持续性讨论 摘要: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承担着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在十八大“四化”统筹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吉林省为保质保量完成肩负的重要责任,应以加快调整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可持续进展为重要的突破口。 关键词: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25)-01-0031-1 1 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基本上是单一农业经营的结构,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我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步于 1985 年,经过 20 多年的调整,我省农村二三产业得到迅速进展,畜牧业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种植业结构得到了优化。但我省农村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调整速度也非常缓慢。 1.2 农村产业结构中的第一产业即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吉林省在 1979 年以前,农业产业以种植业为主,这是因为当时我国粮食严重短缺,而玉米又是种植业中的高产品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我省由原来的粮食调入省转变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也由追求数量的增加转向质量的提高和种类的扩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省农业产业开始由单一转向多元,林、牧、渔业逐渐进展起来。 1.3 农村二、三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链条短,产业关联度低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省粮食生产由短缺转变为过剩,但我省的粮食生产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进展优势,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省的粮食转化滞后造成的。而粮食转化滞后恰恰反映出我省农村二、三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链条短,产业关联度低。第二产业进展滞后表现在企业规模小、技术层次低;第三产业进展滞后表现在内部结构水平不高,“小商贸”比重大,市场开发能力弱,难以起到拉动本省农村经济进展的作用。 2 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给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困境 2.1 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进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不牢固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传统农业的弊端在于农村产业结构不均衡,农业比重过大,农村二、三产业比重低、规模小、技术层次低,难以实现农产品及加工品的市场化导向,难以达到高度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高效益的现代农业标准。 2.2 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造成产业化水平低,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可持续性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