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家声老师研讨会上发言(节选)在李家声老师研讨会上发言(节选) 这是本学期以来我校召开的第三次老师的教育思想研讨会。这三次研讨会的举办是成功的。因为在与许多老师的交谈中,我感到三位老师提出的教育价值观和现代师生观已经在老师中引起广泛共鸣。这正是我们举办研讨会所要到达的目的。但是,我们举办研讨会的目的还不仅如此。 一个老师应当确立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老师的生命。我总觉得,假如我们在从事了一生的领域中不能留下点什么的话,那是一种生命的遗憾。我们不能将教育或教学仅仅理解成一种技术或者程序。一个老师只能娴熟地解释书本知识,只能将书本知识照搬给学生而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么这种教学就是没有生命的教学,这种教育就是没有生命的教育。没有生命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或者说是不可能成功的教育。但是遗憾的是,今日许多老师不敢谈自己的教育思想,更不敢谈成为教育家。许多人总认为教育思想或教育家遥不可及,似乎一个老师一谈到自己的教育思想,就是忘尊自大、痴人说梦、痴心妄想、自命非凡,不知天高地厚,缺乏自知之明,等等。这实在是一种精神桎梏,它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我们制造的能力与热情,它使得我们的工作缺乏活力,生活变得乏味。往往有一些老师,尽管有讨论探究的热情,但却常常缺乏自信,似乎一篇中不举出一堆外国人名,不开列一串参考文献,不凑出三五万字,不把简单的事情说玄,就缺乏以显示的学术水平。这似乎已经形成一种风气,原来是老师自己在实践中的探究所得,却偏偏要钻入某某专家、某某学者的理论环套当中,否那么就没有所谓的高度。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或者说是人格上的缺陷,使我们缺乏大胆制造敢于建树的勇气。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当登上巨人的肩膀。我信任,一个老师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理想追求与思维品质,与老师的年龄、学历、职称或者名分并无必定的联系。因此,我们举办研讨会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打破这种精神上的桎梏与思想上的误区,给老师们以更多的制造的胆量与自信,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包容、共同讨论探究的学术气氛。我们应当有这样的理想与自信。教育家首先要有教学实践和教育行为,首先应当是成功的实践者。看看古今中外,有不是在课堂上和学校里成长和造就的教育家么?我从来不信任述而不作的人,仅靠拼凑书本和综述别人的观点就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而成为教育家的。所谓的教育家无非就是具有独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