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生态环境的设计原理 (一)敬重大自然,了解地方性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常会有描述地方之美的佳作,如柳永的《望海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等,把中国古代的城市景观和乡村风貌之美呈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当时的人们在所居住之地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深刻体会,通过对自然的逐步了解,与自然相辅相成的人们主观与客观的制造设计的表达。也就是说,设计应植根于所在的环境、场所。对于任何一个设计,设计师首先需要考虑,我们在什么地方做设计?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我们能够做什么设计?设计师切记勿通过转变自然环境来创作。破坏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严峻的惩处。 “设计”应当敬重传统文化和自然因素。不同地域的人们,通过成百上千年的实践阅历,他们发觉了其生活的环境下如何获得日常生活所需,包括水、食物、能源、药物等等,甚至是思想寄予和精神生活。在我们的生存空间下的花草树木,鸟语花香都是有其特定含意的,是被给予自然精神的。它们关于环境的学问和理解是场所阅历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一个相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首先考虑的是当地传统文化赐予设计的启发,设计要与特定自然环境相结合,不应当为了设计而背离自然规律。合川人民公园,原址是张家花园及国立二中旧址,从 1938 年到 1945 年,走过了由进展壮大到转移他省的简短却光芒的历程。国立二中虽然已搬迁,但从自然遗留元素来看,其场地上有水体资源,有很多古榕树和发育完整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物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来看,场地上有张家花园时留下的花园式休憩长廊,古色古香的凉亭建筑和国立二中时校舍改建的建筑群落。正是这些建筑和植物渲染了如今公园内的历史人文气息和自然环境气氛。 (二)爱护自然环境,利用自然资源 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改观和可持续性进展,必需对自然资源,特别是不行再生资源加以爱护和节约使用。即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力量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纳合理的利用方式而不是肆意铺张。生态设计强调要爱护资源,削减能源使用,根据自然规律对原有资源进展合理改造,进展再利用。 利用废弃的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效劳于新的设计功能,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在合川人民公园的设计中,设计师没有把旧建筑彻底撤除,而是利用原有的长廊、凉亭、雕塑、校舍、荷塘等,设计成一个开放式的市民休闲消遣场所。原有场地的“设计”反映的是当时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