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0 引言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以其快速、安全、便捷、环保以及大运量等特点迅速进展。首先,全国各大中城市正在努力建设或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其次是全国主要干线通道都在兴建高速铁路。虽然两者在运营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面对的服务群体数量是巨大的。这就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和国家铁路在日常的生产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数据信息,比如客流信息,旅客出行 OD 信息,铁路货物发送、中转、到达产生的数据信息等。这些信息需不需要储存、如何储存、储存起来有什么用以及要怎么用等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而如今,伴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的进展,互联网信息数据大爆炸,大数据时代到来。大数据技术将很好的解决这些类似的问题。1 大数据概述所谓大数据,通俗意义上讲就是大量数据的集合。维基百科认为,大数据是一个数据的集合,这个集合如此庞大和复杂,以至于很难通过现有数据库管理工具来对其进行处理。大数据的特点通常用“4V”来概括:Volume(体积大)、Velocity(速度快)、Variety(种类多)、Virtual(实时性)。大数据目前主要应用领域有气候学、天文学、生物医学等,也在“智能电网”和库存管理系统方面有所应用。而如今正向公共问题领域扩展,例如交通管理与控制,将交通运输数据由由模拟状态转化为数字状态储存起来,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实时监测交通流量计数并依据车辆行程和路况拥挤程度进行电子收费,从而对交通堵塞和交通污染排放进行隐形控制。大数据技术的核心就是运用数学算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进行预测。比如输入法,通过收集全世界用户每天的输入、删除、修改信息,分析大众的输入习惯,然后预测“teh”应该是“the”的可能性;再比如十字路就,通过观测行人的性别、行走速度甚至年龄等,分析每个人闯红灯的可能性,然后反馈给汽车驾驶员,做好减速避让的准备。当然,这些预测都必须建立在海量数据之上,数据越多越丰富,预测可靠性就会越好。跟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相比,大数据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不再强调因果关系。在大数据时代之前,人们面对的数据量有限,在分析时主要通过因果关系预测事态的发生。而大数据时代无需紧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应该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大数据不会告诉人们为什么事情会这样发生,而会提醒我们事情正在或将要这样发生。比如,在购买航空机票的时候,人们只需要知道什么时候买票会相对便宜,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