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 2025 年 教材分析 一、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1、建立空间观念,能够生疏生活中的四边形。 2、进一步生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通过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培育学生的观看比较和概括抽象的力气。 4、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本节内容的学问体系 1、长方形的概述。 2、进一步生疏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规律关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接下来的平行四边形以及周长学问的入门根底和铺垫。 四、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四边形、长方形以及正方形都有了确定的生疏,并且初步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以后比较深化地学习几何学问打下坚实的根底。 学情分析 1、通过课前的提问,让学生复习回忆了以往学问,了解到学生学生学习了空间与图形之后,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的生疏。 2、在此根底上,本节将讲授一些四边形的简洁学问,并进一步介绍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3、生疏长方形、正方形和四边形的特点及共性,将抽象的几何学问形成表象,进展空间观念将会是学生形本钱节课学问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1、建立空间观念,能够生疏生活中的四边形。 2、进一步生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通过找一找、涂一涂、画一画等活动,培育学生的观看比较和概括抽象的力气。 4、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二 《生疏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看和操作,生疏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究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加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切联系,进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欢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剪一剪。 谈话: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特别得意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生疏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宠爱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宠爱的一个卡通头像。 2、说一说。 争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相互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