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材阅读文章的赏析与高考阅读的并轨摘要: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研究大纲钻研教材,合理设置课型题型,以教材中阅读文章为载体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尽早与高考接轨。关键词:阅读 教学 能力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贸易往来,资讯传递, 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交流的需要,要求人们具备熟练的英语阅读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也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而新高中英语教材的随即问世,其课文所具有的选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能力的载体。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载体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笔者所执教的班级为年级的最好班级,记得曾经有位学生提出建议,认为教材里有的文章比高考阅读题要简单,能否不讲或少讲,我知道我的英语阅读课遇到了挑战。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阅读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上,而我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对文章的表面的理解,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主旨大意,文章结构,写作手法,写作意图,更谈不上欣赏文章的美妙的同时与高考阅读并轨;此外我在课堂上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此,近两年我对阅读课的教学做了如下调整:一、更新观念,精心设计课堂错误观念之一:“阅读课无非就是设问题再找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教师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虽然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考查,但是有些问题只是涉及到课文的一些浅层内容,无法将学生引入到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且对学生在将来人际交往中得体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能得到有效培养。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必须要有梯度,体现出层次性,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潜能才能被不断的挖掘。错误观念二:“阅读课包括知识点,词汇的讲解”。将词汇和语言点从上下文中分离出来进行孤立记忆,而忽视了培养语篇分析能力的教学方法,把文章弄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变得“见木不见林”,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材在题材的选择上是多样的,接近现实生活,并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融合。问题是老师应怎样通过阅读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因而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