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实效性几点思考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实效性几点思考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实效性的几点思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它的实效性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心理教育工作理念的贯彻和落实。然而,老师在设计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理念和操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些偏差影响了活动课在真正促进学生的适应和开展方面的效果。本人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探究和理论讨论,就如何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实效性,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思考。 一、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 要想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首先要界定好每一节活动课的目标。目标的设定不仅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开展需要,更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产生的不同的内心情感。例如“学会合作〞这个主题,在低年级目标应该设定为树立合作意识,中年级就应侧重学习尝试如何合作,而在高年级就应让学生初步学会合作,善于与别人合作。设定目标切忌笼统、模糊、不具体或者一节课多个目标,这样在实施操作上影响活动课的效果。 二、活动内容要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 心理活动课的内容只有真正从学生需要的角度出发,想学生之所想,供学生之所需,才能表达心理活动课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发挥心理活动课的作用。 一般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把学生生活中典型意义的情境再现于课堂,让学生去体验与感悟;二是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把学生身上已经出现的心理困惑或可能要出现的心理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去讨论、去自我探究,充分挖掘学生自助的力量;三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学业水平和健康意识。 如何做到对学生的了解,我觉得可以有这么几种方式。首先,深化学生中,利用聊天、写作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联系,了解学生的心理开展阶段以及正面临的问题。其次,常常与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联系,了解学生的动态和反响。再次,在上课前还可做一些调查,了解学生目前最关怀的问题或最希望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三、活动形式要多样,要有针对性地选择 心理活动课的形式有很多,比拟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活动形式: 1.游戏活动。选择适当的游戏能激发学生参加游戏的积极性,活泼课堂气氛,但不要为玩游戏而游戏。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心理现象和揭示心理规律的,是要学生在游戏中自己发现和体会这些规律,因此,游戏结束后,学生的分享是很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