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滩油田垦东 18 区块转蒸汽驱可行性分析新滩油田垦东 18 区块转蒸汽驱可行性分析 摘要:新滩油田垦东 18 区块目前采出程度低,综合含水高,开发效果差,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和采出程度的提高,日产油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周期持续时间短,增油效果变差。目前开发方式采收率低,需要转换开发方式。参考油藏参数相似的孤东油田九区,蒸汽驱开发提高采收率 20.9%,下步转汽驱是有效的接替方式。 关键词:采收率 转汽驱 垦东 18 区块 新滩油田 KD18 块 1998 年投入开发,先后经历了 5 次扩边、3 次老区井网完善调整,一直实行蒸汽吞吐开发。目前区块存在层间矛盾突出,单井控制储量高,注汽吞吐效果逐渐变差,中心区地层能量下降等问题,为改善 KD18 块的开发效果,有必要该块进行提高采收率综合讨论,确定出与该块油藏地质特征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开发方式。 1.概况 1.1 区块概况 垦东 18 块位于新滩油田垦东凸起中部。构造简单,整体为一向西南方向抬升的单斜构造。主要含油层系为馆 5、馆 6 砂层组,地层厚约 90m,为一套曲流河沉积的砂泥岩互层地层。油层埋藏深度1020~1110m,油层的横向变化较大。油水关系复杂,各小层具有不同的油水系统。上报含油面积 11.2Km2,有效厚度 8.4m,上报地质储量 1678.8×104t。 垦东 18 单元自 1998 年开始进行产能建设,产能建设跨度时间长,先后经历了 5 次扩边、3 次老区井网完善调整。截至目前,垦东18 单元油井总井 136 口,开井 125 口,日产液水平 3937 吨/天,日产油水平 459.5 吨/天,含水 88.3%,累产油 188.75 万吨,累产水642.5 万吨,累注汽 32.9 万吨,采出程度 11.2%,采油速度 0.99%。 1.2 地质储量评价 根据各时间单元的含油面积、有效厚度、储量丰度等参数,将新滩油田含油时间单元按储量规模划分,并对各时间单元进行储量综合评价(表 1-2),主力层多属于一类储层。 2.蒸汽吞吐后期存在的问题 2.1 边底水影响加剧 随着内部井的不断开发,地层压力下降,油藏内外压差不断加大,造成边底水高渗透带呈条带状不断向内部推动。由于油水粘度比大,造成部分热采区在采出程度很低(小于 10%)的情况下就高含水,形成了高含水高剩余地质储量区域。从平面上看,西北部和西南部受边底水影响,含水上升快,而且西北部和西南部是以边水为主,且油层厚度小,下步开发难度大。 2.2 地层压降差异大 垦东 18 区块原始地层压力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