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望庐山瀑布解析

望庐山瀑布解析_第1页
1/2
望庐山瀑布解析_第2页
2/2
望庐山瀑布解析 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概,以下是我为大家推举的望庐山瀑布解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ruiwen.com/wenxue)。 望庐山瀑布,写的,地球人都知道。这是“金子”,甚至比“金子”还贵重,是“钻石”,是“经典中的经典”!但是很遗憾,这首诗被不少老师当作“石头”、“土疙瘩”在教了。 曾经听老师上这首诗,让学生想一想,李白到底是站在哪个地方看瀑布的。然后呢,出来几幅画,让学生辨别一下,“站在这儿!”“不对!”“站在那儿!”“不对!”最后搞得学生一头雾水,李白到底站在哪儿?他不会是坐着直升飞机望庐山瀑布吧? 其实,读诗,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抓“诗眼”。题有“题眼”,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写《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眼”在哪儿?一个字——“钓”,“独钓寒江雪”的“钓”,这是它的“诗眼”。那么,《望庐山瀑布》的“诗眼”在哪儿?我们不妨一句一句地找。 先看头两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想一想,生活中,什么东西用“挂”?窗帘、字画、户外的大型广告……那个用“挂”。李白说什么“挂”?“瀑布”。他写瀑布,没说“流”、没说“泻”、也没说“在”,他就说“挂”,瀑布挂在那儿。 这是何等的笔力!李白是什么?“谪仙”,“谪仙”是“仙”,犯了天条被贬到人间的。贬到人间还是个“仙”呀,是“仙”,写出来的诗就有“仙境”,有“仙气”,有“仙味”。看看这个“挂”字,多有“仙气”。大家想想,瀑布是动的,“挂”呢是静的,什么写法?化动为静。这种化动为静的效果,就是上常讲的“陌生化”。不信,你写成“遥看瀑布泻前川”试试,那就一个字儿——俗!俗不可耐!那是三流诗人用的字儿,李白不是一流,是超一流,他会用“泻”?鬼都不信任!他用谁也想不到、谁也不敢想的字儿——“挂”。一“挂”,仙气就出来了。 那么,如此巨大的瀑布,谁把它“挂”起来的?人有这般能耐吗?没有!谁有?大自然!只有大自然才有这般能耐、这般神力。面对如此奇迹,你心动吗?你震撼吗?你敬畏吗? “挂”是诗眼吗?不是。“诗眼”在哪儿?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全诗至此,境界洞开,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夸张啊!其实古人写七绝有一个基本套路,叫“启承转合”。第一句“启”—— “日照香炉生紫烟”,第二句“承”—— “遥看瀑布挂前川”,第三句不能再“承”了,一“承”就落俗套了,要“转”——“飞流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望庐山瀑布解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