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秋瑾风萧萧兮轩亭恨7 月 15 日清晨,我来到绍兴古轩亭口的秋瑾纪念碑前,人们行色匆匆,秋瑾目光凝重。尽管身边是滚滚的车轮和蒸腾的气浪,我却感到寒冷如晨露沐过一样。我想起 99 年前的这天拂晓,黑暗的古轩亭口,几片乌云在低低徘徊,偶尔落下的几颗雨滴,很快消失在晨曦中,已走到历史尽头的清政府,却在制造一起血腥屠杀,一颗美丽的头颅,瞬间离开躯体。而古轩亭口周边的河埠头、青石板路上,神情麻木的会稽、山阴两县百姓,踏着碎步前来观看:秋瑾就义。性格决定命运,至今我认为秋瑾的死既是历史的悲剧也是她性格的必然。过去,常有人说秋瑾的婚姻是不幸的,她是父母包办婚姻的牺牲品,丈夫王廷钧这个湖南暴发户之子,不学无术。近读秋瑾好友徐自华的《秋瑾轶事》后,我觉得凭秋瑾的性格,只能成为一个职业的革命家。她和徐自华留学日本,某次一起游园小憩,品茗时,偶见一中国留学生挟一雏妓乘车,欲要当面谏之。有人劝她,她说:“余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秋瑾口无遮拦之性格可见一斑。正如徐自华记载的一样,“女士擅辩才,口角不肯让人。”还有,秋瑾又是一个饮酒甚爽的人,徐自华称她“女士雅量,虽一二十巨觥不醉,酒后纵谈更豪。”我不知道这一二十巨觥是多少酒,想必不少于十斤吧,而能喝下这么多酒的一个女子,你能想象得出她刚烈如火一般的性格。秋瑾确实是个性格非常鲜明的革命家,在日本留学时,有人问她思家乎,回答无家可思;问她思亲乎,回答母虽老、嫂甚贤。在徐自华所著的《秋瑾轶事》中,还有许多有关秋瑾的生动细节。近来翻阅秋瑾的诗词,早年写过“一湾流水无情甚,不送愁情送落红”的秋瑾,她和王廷钧的婚姻虽不像宋朝才女李清照与赵明诚那样琴瑟和鸣,但还是和谐的。王廷钧用钱捐了个小京官,如果他们关系恶化,他可以不带她进京,甚至纳个妾都可以。可王廷钧没有,应该说,秋瑾的丈夫王廷钧对秋瑾是宽容的。而且,王廷钧还给秋瑾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创造了机会,送她东渡日本。北京是当时最易感受时代潮流的地方,王廷钧带着秋瑾去北京赴任,对秋瑾来说是幸运的,更幸运的是他们的住处又恰好同一位颇负文名且思想进步的妇女吴芝瑛为邻。吴芝瑛是清末著名的“桐城派”学者吴汝纶的侄女,丈夫廉泉也是个思想开明的人物。秋瑾与吴芝瑛志趣相投,她们都对诗词有着浓厚的爱好和很深的造诣,思想又都倾向革新,向往着当时传入中国的种种新事物,于是结拜为姐妹。通过吴芝瑛,秋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