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新闻快递】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因对治疗疟疾新药的发现,与另外两名科学家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光明日报》10 月 5 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的大屏幕显示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的科研成果。新华社发 《光明日报》赫尔辛基 10 月 5 日电(记者卞晨光)瑞典卡罗琳医学院 5 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爱尔兰裔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在药物治疗疟疾、盘尾丝虫病和淋巴丝虫病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因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 800 万瑞典克朗(约合 92 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以表彰她对治疗疟疾新药的发现”,另外两名科学家共享另一半奖金。 屠呦呦团队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长期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在当时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并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随着青蒿素药物的应用,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因此得到挽救。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治疗疟疾的标准药物,世界卫生组织也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深度解读】中国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被称为“三无”科学家5 日下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传出后不久,一则“热烈祝贺北大校友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消息就迅速在“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招生办”等多个北大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 消息称,1951 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选择药物学系生药学专业为第一志愿。 早在 2011 年 9 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之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任院长饶毅就高度评价过屠呦呦的研究工作: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因为她的研究组第一个用乙醚提取青蒿,并证实了青蒿粗提物的高效抗疟作用。 北大发布的消息称:“恭喜北大校友屠呦呦获得 2015 年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从事中西药结合等研究 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