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中国古代诗歌名家故事—唐诗故事(第四辑)贾岛推敲炼字贾岛(779-843)是唐代诗人,屡次应试没有考中,一度出家当和尚,后来听从韩愈劝告还了俗,当过小官。他作诗时,非常讲究铸字炼句,反复苦吟思索,为此传下来一个生动的故事:有一天,他骑驴访问隐居的友人李凝,正好友人外出未归,他便在门墙上题诗一首(即《题李凝幽居》),共八句,描绘李凝隐居地的幽静景色,叙述自己来访不遇,以后再来,一同隐居。从李凝隐居地往回走,贾岛一直觉得这首诗的三四句有个字似乎应该改一改,原诗是这样:“岛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想:究竟用“推”字好呢?还是改为“敲”字好?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思索,总是犹豫不决,不知不觉间用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想把这个字定下来。这样一直走到长安城里,他还是做着手势不断苦吟。这时,当时任长安地方长官的韩愈出门办事,贾岛由于太专心了,一头撞进韩愈的仪仗队还不觉得。仪仗队的士兵见贾岛这么放肆,已经冲进了第三节还要向前闯,便不客气地把他揪下驴来,推到韩愈跟前。韩愈问贾岛,为什么无缘无故冲撞他的车骑?贾岛这时已回过神来,连忙说明是由于在驴背上做诗,神情恍惚的缘故,并非有意冲撞。韩愈是有名的文字家,对贾岛的问题也发生了兴趣,不但没责备他,反而立马想了很久,然后说:“用‘敲’字好!”于是,这两句就最后定下来,成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改为“敲”字,是用来反衬李凝隐居地在万籁俱寂中更见幽静,也就是响中寓静,这比在万籁俱寂中无声无息的推门要好。从此,韩愈和贾岛便成了诗友。贾岛的苦吟,有时确有成效。他还写了一首《忆江上吴处士》,其中两句说: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这不仅写出了典型的秋天景色,而且把景象描绘得非常壮阔,但字句却很简练,也是传诵不衰的名句。黄鹤楼畅引诗情黄鹤楼畅引诗情盛唐诗人崔颢(702-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他早年多写闺情诗,不免流于浮艳,后来他阅历广了,对社会对生活的认识加深了,又去过边塞地带,诗风就变为雄浑奔放。有一次,崔颢到黄鹤楼(旧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上)登临观景。这时,他非常熟悉的传说在脑海中映现出来:古代仙人子安,曾乘黄鹤经过这里;三国时期的费文讳,又在此楼乘黄鹤登仙而去,这当然都是含有迷信思想的虚构故事,但在崔颢脑里,突然联想翩翩,一发而不可收,觉得仙去楼空,已成陈迹,只留下悠悠白云,千年不变,真是世事茫茫!他无限感慨,急忙要来笔墨,把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