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民道德观重塑简议河北农民道德观重塑简议 [提要] 本文通过抽样调研,实证分析当前河北省 20 余县、2000 多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依旧存在理想、信念等价值取向混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缺失等严重问题。基于此,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农民道德观的重大现实意义,并提出具体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途径 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民生调研课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河北新农村道德建设讨论”(编号:202501244)的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讨论青年基金项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文化进展讨论”(编号:13YJC710013)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简议河北农民道德观重塑的意义及途径 收录日期:2025 年 3 月 23 日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将成为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所凝聚的丰富文化内涵将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组成成分,代表了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主旨和方向。结合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实际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重点塑造广阔农民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在理论上是应该的,在实践上是必要的。 一、河北新农村的道德建设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本课题立项后,针对课题讨论需要,我们做了相关田野调查,调研表明,河北大部分农村、多数农民,存在社会理想淡化、优良伦理价值追求和道德文明缺失等问题,如精神信仰空虚、善恶混淆、盲目拜金、利己冷漠、价值取向混乱等。因此,在新农村道德建设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重塑农民健康的思想道德观,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农民科学的理想信念普遍比较欠缺。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方向不坚定,新农村文化和道德建设就会偏离正确轨道。目前,河北省农村、农民存在着理想信念淡化现象,相当多普通农民,乃至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认识模糊、思想迷茫,个别的人甚至表现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怀疑,随波逐流、丧失正确立场,接受有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片面和错误地认为“政治是空的、信仰是虚的、唯有金钱是实的”。其具体表现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十分淡化,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特别严重,只讲索取、不想奉献,在非理性的物欲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