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1.1.3 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1.1.3 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学案_第1页
1/29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1.1.3 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学案_第2页
2/29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1.1.3 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学案_第3页
3/29
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立足多读积累,做好 3 个结合 (一)文化常识选择的“3 结合”结合文本要锁定该专有名词出现的区域,尽量从语义相关处推断结合教材遇到专有名词时,要尽量关联教材,链接教材语境结合生活当遇到陌生的文化知识词语时,不妨进行生活常态化、共识性话语的联想古代文化常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近年来,高考对文史知识的考查渐渐增多,单独命题屡有出现,常见的考查角度主要有:①古代政府机构;②官职的升迁;③古代的礼法习俗;④古代的时间与地理方位;⑤古人的称谓;⑥文学典故与常识。对文史常识的复习,关键是靠平时的阅读积累,要在大量的阅读与训练中形成对古代文化语境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可通过有意识地分门别类的整理,集中记忆,加强识记。当然,在高考中遇到不太了解的文史常识时,也可以借助上下文语境进行合理推断。(二)答题时运用“4 技巧”1.调动积累,认定错项古代文化知识点多面广,涉及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天文地理、宗法礼俗、历法刑法、音乐典籍等,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门别类地积累记忆。答题时,要调动平时所学知识,特别是课本中出现的知识,以便触类旁通。2.利用语境,巧妙排除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内涵比词典中的解释更丰富,故需结合语境才能具体理解。如 2016 年高考全国卷Ⅰ《宋史·曾公亮传》中“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中的“首相”,显然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应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结合语境,才能知道“首相”的具体内容。3.剖析语素,分析结构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注意词语的婉辞、比喻义、引申义等。如“建储”一词,联系“建都”一词,“建”应是设立、确立,动词;联系“王储”一词,“储”应是已经确定继承皇位等最高统治权的人,名词。“建储”一词为动宾结构,意义为“立皇太子”。4.遇生判对,灵活运用因为高考题考查的大多是常见的传统文化现象,所以一般不会把冷僻的专有名词作为应选答案的设置,如果出现较生疏的古代文化知识,一般把它作为正确选项看待。[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1.1.3 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