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链球菌病的防治浅谈猪链球菌病的防治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高速进展,不少地方出现了来势猛、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猪败血型链球菌病,对养猪业的进展威胁很大。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猪链球菌是猪的一种常见和重要病原体,也是人类动物源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因,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关节炎和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和严重的毒血症状,病死率极高 [关键词] 猪链球菌病;特点;防治 一、病原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由 C、D、E及 L 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疾病总称,猪是主要传染源,尤其是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羊、马、鹿、鸟、家禽(如鸭、鸡)等,猪体内猪链球菌的带菌率约为 20%~40%左右。猪链球菌可分为脑膜炎型、败血症型、心内膜炎型、关节炎型和肺炎型。 二、流行特点 病猪发病初期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病猪全身皮肤发红,耳朵、耳根、腋下、四肢下端布满大小不等的紫色斑痕,体温 39?5℃~41℃左右,以 40?3℃~40?7℃常见,呈稽留热,粪便干结,尿液呈不透明的暗黄色,有的呈算盘子状,粪便表面常有粘液,后由一肢变为两肢痛苦。少数病猪眼睑水肿(眼球怒张暴突)、步态不稳、软瘫、趴地或向前冲或转圈运动,卧地时四肢划动呈游泳状,最后嘶叫一声倒地而死亡。急性型在表面健康生长肥壮的猪群,头晚未见任何症状,但第二天早晨可见到个别猪只死亡,肥壮的仔猪死亡率高(有个别死前天然孔流出暗红色血液)。各种年龄的猪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以架子猪常见。败血症型危害最大,以发病突然,死亡较快,临床出现高度稽留热,病猪的鼻液、唾液、尿、血液、肌肉、内脏、肿胀的关节内均可检出病原体。在仔猪集散市场的接触,包装运输工具的污染,阉割和注射消毒不严等常造成本病的传染和散播。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为 4h~7d,在屠宰或处理病/死猪后 1~2 天内或进食病/死猪肉后 2~3d,最长 7d 突起畏寒和发热,多为高热、伴全身不适、头痛、身痛。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三、剖检病理变化 最急性:尸体外表多正常,气管和支气管充血,腔内充满白色或淡红色泡沫,肺门淋巴结水肿,血凝固不良,其余没有特异变化。 急慢性:胸、腹及四肢下端呈紫红色或有斑点状出血,血凝固不良,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尤以腹股沟淋巴结较为明显,覆盖一层胶冻样物,有的切面有坏死,脾肿大,呈暗红色或紫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