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第 4 课 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 素材 二里头文化的去向问题 在许多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有二里冈商文化层叠压着二里头文化层。特别是几处较大的遗址,如河南偃师二里头、巩县稍柴、荥阳西史村、郑州商城、新乡潞王坟、河北磁县下七垣和山西夏县东下冯。二者的分布地域是大致相同的,在地层上也是紧密相连的。二里头遗址三、四期文化与二里冈下层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测定年代方面也是非常接近的。因此,在探索二里头文化的去向问题时,二里冈商文化是一个重要对象。 在文化面貌上,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冈商文化也存在着明显的承袭关系。这在陶器上表现得十分突出。这里以二者年代较为接近的二里头遗址四期和二里冈下层商文化为例说明。二里头遗址四期(以下简称二里头四期)与二里冈下层商文化的陶器都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红陶极少,基本不见褐陶,磨光陶只占一部分。二者陶器的烧制火候均较高,陶质坚硬,陶色均匀。器物种类也大体相同,二者都有鼎、鬲、甗、甑、豆、盆、簋、觚、爵、斝、盉、大口尊、盂、瓮、缸、刻槽盆和器盖等。器物形态也基本相似,二里头四期陶器的特点是平折沿趋于绝迹,以卷沿为主,新出现一部分敞口器,有的颈部较长略显小肩,流行圜底和凹底。袋足器增多,新出现一部分平底器。二里冈下层商文化的陶器基本不见平折沿,以卷沿和敞口为主,颈部较长,肩部突起,平底、袋足器和圈足器较多,圜底器数量也不少。二者的纹饰种类也大致相同,流行绳纹、附加堆纹,器物内壁也往往拍印麻点,其他还有压印花纹和刻画花纹。值得注意的是,二者大口尊口部的刻画符号,几乎完全一样。 二里冈商文化的青铜器是从二里头文化发展来的,二者共有的器类有刀、锛、凿、锥、鱼钩、戈、钺、镞、爵、斝和铃。二里头遗址三、四期的青铜器,有的以单范铸成,有的是多范合铸,锛和凿不见銎口,为早期铸造工艺的特点。一部分器表留有范痕,整修较差。爵足长短粗细不同,个别部位留有范块,容器素面无纹。另一部分器表整修较好,器形稍显工整,爵鋬面镂空,容器表面有简单花纹,戈内铸有凸起云纹。二里冈商文化的青铜器表面整修较好,器形均较工整。较早的花纹有弦纹、目纹、双线人字纹和单线饕餮纹。较晚的花纹有复杂的饕餮纹、夔纹、涡纹、乳钉纹、连珠纹和十字形镂孔等,而且出现扉棱和突起的动物头形等装饰。表明二里冈商文化的铸造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关于这些青铜器的合金问题,经电子探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