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软基的设计方案讨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软基的设计方案讨论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作为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具有的诸多优点。探讨了该联合预压设计方案由排水(竖向、横向)和加压(堆载法、真空法)两个系统组成,并分析了联合预压下的水位变化、加固深度等问题,最后就固结度与工后沉降进行了计算。 关键词:排水固结;真空-堆载预压;塑料排水板;工后沉降 中图分类号 TU4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某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期工程占地约 5km2,主要有路网、仓库、货场等。该区域地处软土区,软土层厚,工程性质很差。 根据勘察报告,具体地层自上往下为:第 1 层素填土:主要分布在河埂,由粉质粘土组成,含少量碎石、植物根,结构较松散,一般为可塑状态。第 2 层粘土:褐黄色,可塑状态,局部软塑。层厚 O.7~4.5m,W=38.2%,ESl-2=3.OMPa,PS=O.276MPa,fnk=100kPa。第 3层贝壳夹粉砂:湿,稍密,仅局部存在。第 4 层粘土:含有机质,软塑~流塑状态,局部为淤泥质粘土,层厚 0~3.8m,分布不连续。W =46.6%,IP =20.2,IL =0.97,ESl-2=2.5MPa,PS=0.394MPa,fnk=70kPa。第 5 层淤泥:流塑,全场地分布,局部夹有粉砂薄层和零星贝壳,层厚 17~20m,个别地段地层直接出露于地表。W =63.O%,IP =22.9,IL =1.22,PS =0.439 MPa,ESl-2=1.8MPa,fnk =45kPa,本层淤泥为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强度、高灵敏度软弱土层。第 5 层以下为粉质粘土、粉砂、粉土等土层,压缩模量和承载力均较大,为工程性质较好的土层。 场地地下水为孔隙潜水,赋存于覆盖土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及向附近沟塘排泄。勘察期间所测地下水埋深为0.30~1.60m,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在 l.0m 左右。 2 地基处理要求与方案选择 2.1 地基处理要求 地基处理要求包括路基沉降及稳定性两个方面。一般区段工后残余沉降量≤30cm,纵向及横向差异沉降量差≯4‰。稳定性要求,采纳固结有效应力法计算,稳定性安全系数≥1.2。为满足建成以后使用要求,对临近堆场及保税区在施工时,不得出现道路横向 4‰的差异沉降,更不得因差异沉降过大造成横向滑移路面开裂。 2.2 处理方案选择 本工程部分地段有一层“硬壳层”,一般为粘土,层厚为 2~3m,呈可塑~软塑状。但大部分地段软土直接出露地表,该层为第5 层土淤泥层,层厚 17~20m,含水量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