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区太古界古潜山界面卡取浅析胜利油区太古界古潜山界面卡取浅析 摘 要:我国古潜山高产油田的发现,不仅开拓了新的找油领域,也丰富了石油地质的理论,是我国石油勘探的一个重大突破。济阳坳陷太古界地层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录井在现场施工中,如何能够准确的卡准太古界潜山界面,对钻井下步安全施工和进行油气藏保护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太古界古潜山界面及上覆地层特征进行分析阐述,提出了卡古潜山界面的方法,并在现场录井施工中得到良好应用。 关键词:太古界 特征分析 卡取方法 一、古潜山界面特征分析 1.岩性特征 本区钻遇太古界古潜山的井,上覆层位从馆陶组―孔店组,从已钻探井分析,上覆地层岩性大多为以片麻岩砾石为主的砂砾岩,与太古界厚层片麻岩地层较难区分。 从已钻井分析,上覆岩性虽然是以片麻岩砾石为主的砂砾岩,但通过岩屑肉眼识别其成分、结构等特征,仍可以区分上覆砂砾岩与古潜山片麻岩。 1.1 成分:虽然上覆砂砾岩中片麻岩成分含量较高,但往往混杂着其它砾石成分;另外与上覆砂砾岩成分相比,因潜山内部片麻岩基本没有经过风化,易风化矿物暗色矿物如黑云母等的百分含量比上覆砂砾岩明显增多。 1.2 结构:上覆砂砾岩返出岩屑形状多不规则,一般为块状或颗粒状,且新破裂的砾石常具有磨损面或磨圆的弧形胶结的痕迹;而潜山内部片麻岩返出岩屑多为片状,或片麻岩硬度较高,不易在井筒中磨损棱角,岩屑棱角极为明显,实钻中注意区分岩屑的磨圆、球度。 2.钻时特征 临近古潜山界面时,地层可钻性差别较明显(表 1),因上覆地层埋藏较浅,地层疏松,可钻性好,所以大部分井钻遇潜山界面以后钻时明显变慢,以钻时为重要参考依据,钻时与岩性变化互为印证,进行现场层位确定。 3.钻井参数特征 太古界古潜山所具有的特别的地层特征和岩性特征,必定在钻井参数上有明显的变化。在钻井工艺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钻遇下古生界古潜山风化壳时,扭矩、蹩钻,跳钻、大钩负荷、钻压、立压、瞬时钻速、进出口密度、出口流量、总体积等工程参数均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录井时加强观察各参数曲线的变化。 太古界古潜山风化壳的不均质性,不但造成扭矩大小差别大,而且还会使大钩负荷、钻压、立压等工程参数曲线不圆滑,产生高频率的跳跃现象。此外综合录井其它工程参数及计算参数也可用于推断钻遇太古界古潜山风化壳,例如:通过工程参数计算绘制的Sigma 指数曲线,若钻遇风化严重的潜山界面,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