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节肥新技术“减肥”30%产量不降反增

节肥新技术“减肥”30%产量不降反增_第1页
1/4
节肥新技术“减肥”30%产量不降反增_第2页
2/4
节肥新技术“减肥”30%产量不降反增_第3页
3/4
节肥新技术“减肥”30%产量不降反增4 月下旬,在河南省西华县的 10 万亩对比田内,小麦正抽穗扬花,减施化肥的小麦肥壮油绿,麦穗长势均匀整齐。西华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朱洪启在麦田里一边认真查看小麦长势,一边连说长势喜人,按说产量增减肉眼看不出来,可这苗肥根壮,亩产 1200 斤打不住。这 10 万亩对比田是西华县正在进行的土壤残留降解和化肥减量技术应用试验:每亩地化肥使用量减少约 30%,根据普通田地每亩小麦施用 100 斤复合肥、20 斤尿素计算,10 万亩对比田可减少化肥用量 1800 吨,能装满 600 辆农用卡车。近年来,作为产粮大县的西华县借助农业科技手段,以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治理为支点,讨论推广过程农业新模式,在保证粮食增产提质的同时,将化肥使用量降下来,展开了一场农业绿色转型的减肥革命。化肥过量,地还喂瘦了稀稀拉拉三小片,扑扑楞楞尺把高,忙忙活活三把麦。71 岁的西华县红花集镇张庄村村民杨乱回忆起几十年前种庄稼时这样说。他所在的红花集镇张庄村属于黄泛区,沙地土薄,小麦产量一直不高,温饱也成了问题。化肥的使用给当地人找到了一条活路。那时候 1 亩地撒十几斤化肥,苗壮叶绿,产量翻倍。杨乱回忆说。现如今,30 多年过去了,种一季粮每亩地就要用 120 多斤化肥,用量翻了 10 倍,但是粮食产量却不见增加了。更让当地农民担心的是,一旦不用化肥,产量就往下掉。村里人都说 lsquo;地吃馋了,也喂瘦了 rsquo;。杨乱说,买化肥的钱越来越多,土地肥力却越来越差,土壤还板结严重。河南省耕地质量保育技术联盟理事长党永富在讨论过程中也发现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板结的问题,他解释说:长期使用化肥后,土壤板结就像 lsquo;千层饼 rsquo;,植物根只能横向长,扎不深。而健康的土壤像海绵,根直着往下长。过去小麦根须能达到 2 米,现在只扎在地表 10~30 厘米。有人说作物不耐旱了,其实与土壤和根有很大关系。化肥这个曾经让人欣喜的东西,现在却成了罪魁祸首,不合理的使用导致耕地有机质含量减少,基础地力下降;同时也降低了作物的吸收率;化肥挥发进大气还有可能生成雾霾,流失到水体里造成富营养化。耕地退化带来的诸多问题让西华县认识到,减少化肥使用量,修复土壤迫在眉睫。在科技创新引领下,西华县大力实施生物土壤残留降解和化肥减量技术,并率先推广土壤修复产品研发应用 。2025 年,我国首个化肥减量新技术炭吸附聚谷氨酸有机水溶肥在西华县通过了成果评价。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节肥新技术“减肥”30%产量不降反增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