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夫子自道》主备人:颜景银 时间:2025、8、11 编号:2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以及他们这种为人与境界,给我们今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帮助。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教学难点:言为心声,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以及他们这种为人与境界,给我们今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帮助。教 法:读析、质疑、合作讨论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夫子自道”,请问“夫子自道”表白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仁爱天下、勤奋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义之富贵不取等。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下一课。2、板书课题:从孔子到孟子——天之未丧斯文也二、初读感知1、识记:与( ) 长沮( ) 桀溺( )( ) 而同“尔” 耰( ) 怃( )然 横( )暴 内同“纳” 袒裼( )裸裎( ) 浼( ) 而同“则” 由同“犹”2、初步感知:表现孔子、孟子他们对自身修养的自信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理想。三、读析、讨论、质疑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沟通。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1)至于斯:到这儿来。(2)二三子:你们。(3)斯文:指古代传下来的礼乐文化传统。(4) 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5) 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6) 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7) 执舆:即执辔。(8)辟:同“避”。(9)耰:音y ō u,用土覆盖种子。(10)怃然:怅然,失意。(11)路问:在路上问。(12)淑同“叔”:取,拾。(13)何事非君:为什么不能侍奉不好的君主?(14)使先觉觉后觉:让先觉的帮助后觉觉悟。觉:使……觉悟。(15)集大成:指具备了事物的各个方面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3、由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老师点拨明确(8)以封人对孔子的佩服与赞美。(9)孔子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表达出对自身的自信和对天命的认可。(10)孔子宽大为怀,谦虚好学。(11)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以天下为己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信念。(12)表现出孟子“以天下为己任”“舍我其谁”的高度自信。(13)孟子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7)孟子对孔子的高度评价——孔子是古之圣人中的集大成者。五、练习巩固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2、总结文中出现的通假字。3、总结文中的特别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