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森林更绿 让产业更兴 让职工更富让森林更绿 让产业更兴 让职工更富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将贯彻落实“8337”进展思路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与产业转型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林区“3598”进展思路,倾力建设内蒙古最大的森林碳汇基地、高品林储备基地、绿化苗木基地、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和绿色林特产品培育加工基地,全力打造森林资源综合利用龙头、矿产资源开发龙头、生物质能源开发龙头,在生态建设、产业进展、民生改善方面取得实效,目标直指幸福和谐林区。 让产业更兴,“龙头”劲舞领潮而行 资源丰富,一直是林区引以为荣的“资本”。林区坐拥 10.67万平方公里浩瀚林海,林上、林下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林木产品生产基地、能源后备基地和森林旅游目的地。 以此为依托,林区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一些成熟产业项目已得到顺利推动。特别是 2025 年,国家和自治区共批复林区各类项目 76 个,批复总投资 40. 8 亿元,其中国家和自治区投资(含补助性投资)达 18.5 亿元,创历史新高。 然而,对比自治区“8337”进展思路和先进地区的进展水平,林区的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还存在着产业水平相对较低,产业链条相对较短,部分产业投资期长、质量效益不高,缺少资金支持等困扰林区产业进展的问题。 为此,林区党政主要领导当起了“小学生”的角色:拜有关专家为师,以借其智;考察先进企业的进展思路,以借其经;与基层职工群众进行“零距离”沟通,以借其计。 最终,林区在自治区建成“五个基地”的产业新布局中找准定位,将目标锁定在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上,以“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进展生态化”的思路,大力加强林木产品精深加工、特色种植、养殖和绿色苗木等传统产业,重点培育森林旅游、生物质能源、绿色有机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加快推动产业进展规模化、标准化、多元化。 8 月 10 日,刚刚走出呼伦贝尔机场,一位北京游客便被机场LED 显示屏上打出的字幕所吸引,“海拉尔至根河的机票才 100 元起,一定要去内蒙古大兴安岭腹地看看。” 如今,林区旅游持续升温,正在成为富民兴林的支柱产业。今年,仅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就接待游客 50 万人次,与上一年相比增加 47%,在旅游高峰日,一天接待游客就达 7500 多人次,门票收入114 万元。 然而,旅游“热”触动了林区党政一班人的“冷”思考,林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产业水平较低,如何让“龙头”领潮而行?林区在自治区提出建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