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及救济

论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及救济_第1页
1/5
论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及救济_第2页
2/5
论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及救济_第3页
3/5
论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及救济论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及救济 摘 要 2025 年《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为法院审判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类案件提供了准则和依据,但是在理论讨论以及具体适用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应当采纳穷尽刑事侦查手段追查,限制《侵权责任法》第 87 条的适用范围,不同类型建筑物实行不同的责任分担规则等手段完善该行为的具体适用规则;随着条件的成熟,通过加强社区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完善保险的运用和可操作性,强化社会救助基金等方式,实现社区管理的事先预防、保险与救助基金事后救济的双管齐下,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建筑物抛掷物致损的预防及损害分担机制。 关键词 建筑物抛掷物 实务考察 损害分担机制 社会救助基金 作者简介:潘程、王洁、李鑫、张宇昕,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25)02-248-02 一、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行为及责任界定 (一)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行为 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是指高层建筑物的所有人或者其他居住人从其住所抛出物件致受害人损害。若能确定实际加害人的抛掷物致人损害,则适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根据其行为的违法性、主观过错、损害事实及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间的因果关系等构成要件予以认定侵权行为,承担一般侵权责任;本文主要针对不能确定真正行为人的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加以讨论。 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行为人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特征:第一,不能确定加害人;第二,应是行为致人损害而非物件致人损害;第三,从广义而言,抛物致损不仅包括对受害人人身的损害,还应当包括对有一定价值的财物造成损失。本文仅从抛掷物致人损害角度论述。 (二)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界定 《侵权责任法》第 87 条(以下简称第 87 条)确定了从建筑物中抛掷的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责任类型。该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该类行为既不符合共同危险行为的特征也不同于建筑物物件损害责任。因此,责任的类型应界定为一种补偿性质的责任而非赔偿责任。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并不适用归责原则,而是由“可能的”加害人通过补偿的方式分担受害人的损害。“被判决分担损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中,仅可能“一人”是加害人,而多数人均不是加害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论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及救济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