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栽培技术 非洲菊从种苗定植到采收切花大约需要 4~6 个月,以后陆续采收成品,经过 2~3Z 要更新种苗一次。 1 土壤的准备 以疏松透气、富含腐殖质的砂性壤土较为理想;对于粘结的土壤,则应加入珍珠岩、植物秸秆、谷壳等增加其疏松度,pH 值在 5.8~8.0 之间的土壤,非洲菊均可正常生长。 定植前应施足基肥(可每亩施腐熟厩肥 2000~3000 公斤),基肥要与土壤充分混匀,作成一垄一沟形式,垄宽 40 厘米、沟宽 30厘米;或做垄宽 1.0 米~1.2 米,高 25 厘米,沟宽 20 厘米。 2 定植 每亩大棚栽植 3000~3200 株。植株定植于垄上,双行交错栽植,株距 25 厘米;或每畦定植 3 行,中行与边行交错定植,株距30~35 厘米。定植深度以浅栽为原则,要求根颈露于土表 1~1.5 厘米,而后用手将根部压实。若一次浇水有倒伏现象发生,在倒伏后3~4 天扶正,即可正常生长。 定植前后应给大棚盖上遮光率为 65%的遮荫网,以便缓苗和提高成活率。 3 定植后的管理 3.1 温度:植株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为 20~25℃,土表温度应略低,根部维持在 16~19℃,最有利于根的生长发育。冬季若能维持在 12~15℃以上,夏季不超过 26~28℃可终年开花。 3.2 光照:冬季应有强光照,夏季则应注意适当遮荫,并加强通风,以降低温度,防止高温引起休眠。 3.3 灌溉:小苗期间要适当控制浇水,促使其蹲苗,使根系充分生长,迅速成苗。苗期过后,特别在生长旺盛期,应供给充足水分。在浇水时,勿使叶丛中心着水,否则易引起花芽腐烂。 3.4 追肥:非洲菊为喜肥宿根花卉,特别是切花品种花头大,重瓣度高,需肥量大,其氮、磷、钾比例一般为 15:8:25。一般春、秋季每 6 天追肥一次,冬、夏季每 10 天追肥一次,若高温或低温引起植株呈休眠状态,则应停止施肥。 3.5 疏叶:若叶片已经过多,应及时打去老叶,否则会造成“隐蕾”,每一植株,它的叶片、花蕾和花茎数,应有一个合理的比例,要保证一个花蕾能正常发育开花,一般需 3 片~4 片叶给它提供光合产物。一株一年生非洲菊植株能在盛花期的一个月里产 5朵~6 朵花,则单株合理的绿叶数为 15 枚~20 枚;二、三年生非洲菊植株能在盛花期的一个月里产 7 朵~8 朵花,则单株合理的绿叶数为 20 枚~25 枚,过多的叶片应人工摘除。在此期间,还应注意及时摘除过多的幼小的花蕾和花茎。低温季节,土壤的湿度不能太大,否则极易感染“基腐病”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