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一、场地选择与池塘准备(一)场地选择选择养鳗场要根据生产规模、养殖方式,结合远景进展规划进行实地勘测和调查,查清水源、水质、水量等条件。场地周围应宁静,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且生态环境良好,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供电正常。同时应选择避风向阳和地租及地价较便宜的地方,以降低成本。在丘陵山区养鳗以溪流、河水为水源时,场地位置更应注意选择,要求场地周围植被优良,不易发生水早、水涝及垮堤漏水灾害,雨天水源不易浑浊,流域上游居民稀少,无大面积成片良田,可避开大量的生活污水、农田农药流入鳗池造成对鳗鲡的危害。(二)池塘准备1.池塘结构 养鳗场主要包括白仔培育池(一级池)、鳗种培育池(二级池、三级池)和成鳗养殖池(精养池、土池),鳗池屋架上用黑色塑料薄膜搭设遮阳棚遮阳,池内设有食台、灯光、增氧机,池中央设置排污板等设施。各种池子结构基本相同,形状相似,为四方形或略呈长方形切角的八边形或呈圆形。池墙为砖混结构,厚度为 24 厘米,至墙顶向左右两侧各伸展出 6 厘米,呈"T"形。内墙粉刷、抹面,无缝隙,不穿孔漏水,安全牢固。池底四周向中央倾斜,呈锅底状,倾斜比降为 2%左右,同时向放鳗口倾斜。池底材料为砼(白仔池)或沙包土、砾石。加热管有防护,具防逃设置及良好的注排水系统。2.池塘清整 鳗鲡养殖整个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的换池及池鱼搬移,池塘彻底清整是保证鳗鲡健康生态养殖、减少病害发生的基础。新建池塘的整理工作也大同小异,包括池塘建造、消毒及曝晒等。尤其必须做好消毒及曝晒等工作,才是成功养殖的保证。主要的池塘整理工作包括:(1)清除污泥:彻底清洗池塘底部或挖除堆积于池塘底部的污泥。(2)消毒:具体消毒方法见各养殖部分。(3)曝晒:池塘曝晒的时间最好在 2~3 星期之间,至少也需要 1 星期,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池塘曝晒后,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此无机营养盐经注水后,可以直接供给植物性浮游生物利用,所以注水后藻类迅速繁殖生长,水色很快变绿达到做水的目的。二、鳗鲡白仔培育众所周知,白仔培育是鳗鲡养殖过程中非常特别和重要的阶段。白仔培育好坏将直接影响鳗鲡养殖周期、养殖商品率和养殖经济效益,同时白仔培育期的死亡率是养殖过程中最高的,因此加强白仔培育期的管理,正确掌握白仔培育的关键技术相当重要。(一)池塘消毒旧池使用前,用 200~250 克/立方米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