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春节征文:曾经的年2025 年春节征文:曾经的年俗话说,“百俗看年节”。 “小孩小孩你别哭,给你买个小老虎,咕嘎咕嘎两毛五”,这个童谣,小时候我耳熟能详。彩绘的泥老虎,头尾用泥巴捏成,身子用牛皮纸粘连,两头一挤,从嘴巴中的哨子里,发出“咕嘎咕嘎”的叫声,听着喧闹喜庆。过年时,此是为数不多的童年玩具之一。 “除夕”这一名称,最早出自西晋周处所著《风土记》等史籍。年夜饭,是除夕夜的重头戏。餐桌上除了鸡鸭肉之外,定要有蒸黄米年糕(寓意年年高)和整条带鳞的海鱼(寓意年年有余)。鱼一般不吃完,称做“留有余(鱼)�。”必备的还有拌黄豆芽,亦称作“发财菜”,皆为图个吉利。年夜饭从晚上七八点钟开始,一直延续至午夜。其间,女人们会抓紧时间调馅、和面、包饺子,大年初一吃的饺子,也要此时一起包出来。五更的饺子中,会包上 6 个硬币和 6 个枣(亦有 8 个的)。吃出了硬币,寓意财源兴旺;吃出了枣,象征一年有甜头。除夕夜吃饺子,有辞旧迎新之意,取“岁更交子”之谐音。 孩子们则兴奋地跑去院中,开始放小鞭了。电光鞭、二起脚、花子令、甩炮仗和魔术弹等,是男孩子的最爱。成挂的鞭,舍不得一次放完,一个个拆着单放,装在口袋里。点燃后,逐个的抛向空中,听响。胆大的,捏住炮仗底部的小白圈,在手中燃放。演砸了,手掌会被炸的乌黑发麻。信子燃尽未响的炮仗,也不浪费,从中间掰开,再架上一只炮仗。点燃后,既好看又听响儿。女孩儿一般玩的是“滴答纸儿”,只闪耀亮光,并没危险。 接近午夜,大锅里煮起了热腾腾的饺子,放一挂大鞭,家里亦开始沸腾起来。小孩子则瞪大眼睛盯着饺子碗,希望能吃出硬币或枣来,讨个赏钱。常常为此撑破了肚皮。稍后,给老人和列祖列宗磕头拜年,说吉利话儿,收压岁钱。 大年夜下饺子忌说“破了”,要讲“挣了”;打碎了家什,要赶紧说“岁岁平安”来化解。俗话讲,“五更死了个驴,不好也说好”,皆为讨个吉利。 午夜新春伊始,穿上新衣新裤,提着灯笼,去村内五服内的亲戚和四邻家拜年。小时候的灯笼,是竖长木制的框,四面插上玻璃,中心放支红蜡烛。出门时,会在手中持一柱香,与“柱子”前的香同时点燃。外出拜年,手中的香即将燃尽时,要马上回家,续上“柱子”前同步燃烧的香,确保家中香火不断。除夕村里所有人家夜不闭户,一为守岁,二为接待走马灯式拜年的客人。 正月初一初二,是重要的交际活动时间。人们四处走亲访友,登门拜年,沟通增进感情。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