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算设置学平法 ——剪力墙的计算学习 剪力墙分为墙身、墙柱(暗柱和端柱)和墙梁(暗梁、连梁和边框梁)。剪力墙墙身中的钢筋一般有水平钢筋、垂直钢筋和拉筋。墙柱的钢筋有纵筋、箍筋和拉筋。墙梁的钢筋也分为纵筋和箍筋,有时候还有拉筋。 下面主要介绍剪力墙的钢筋算法,墙柱的算法见柱/墙柱计算设置介绍,墙梁的计算比较简单,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一、剪力墙算量基本方法: (一)水平筋的计算(图集规定): 1、长度计算:水平筋计算,需要根据端部是暗柱或端柱,取不同的做法。一字型端部无暗柱时水平筋端部做法,见 16G101-1 第 71 页:水平钢筋伸至端部弯折 10*d一字型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筋端部做法:见 16G101-1 第 71 页:水平钢筋伸至暗柱端部弯折 10*d转角墙(斜交转角墙)水平钢筋做法:见 16G101-1 第 71 页。 翼墙水平钢筋做法:见 16G101-1 第 72 页。有端柱的墙水平筋做法,见 16G101-1 第 72 页。 2、根数计算:根数=(ceil(墙高-起步)/间距)+1,扣洞口;当梁(框架梁、连梁、暗梁、边框梁)属性中输入了侧面钢筋时,也需要扣减。起步距离:见 16G101-3 第 64 页,图集规定为 50mm,取计算设置第 22 项。(二)垂直筋的计算: 1、长度计算: 1)基础层:插筋长度=露出长度(按法律规范计算,见计算设置第 14 项 )+搭接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弯折(按法律规范取,见计算设置第 15 项 )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 16G101-1 第 73 页。2)中间层: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 16G101-1 第 73 页,同上图。3)顶层:垂直筋长度=墙高-本层露出长度-节点高+锚固,见 16G101-1 第 74 页。 2、根数计算:根数=(ceil(净长-2*起步)/间距)+1,扣洞口。(三)拉筋的计算: 1、长度计算:墙身范围内拉筋长度=bw(墙厚)-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边框梁范围内拉筋长度=hb(边框梁截面宽度)-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 2、根数计算:1)计算拉筋应扣除连梁、洞口范围;2)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输入了拉筋时,则需要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3)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没有输入拉筋时,则不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同时边框梁范围的拉筋长度应根据边框梁的截面宽度进行计算;4)计算拉筋数量时,还需要根据节点设置中拉筋的布置方式进行排列计算;5)基础锚固区内拉筋数量和墙身部分分开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