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X7 嘌呤受体在肥大细胞依赖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机制讨论讨论背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不详的慢性难治性肠道炎性疾病,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型。资料显示,P2X7 嘌呤受体与炎症密切相关,且在肠道细胞广泛表达,近年来其在 IBD 的讨论中日益受到重视。肥大细胞(mast cell,MC)是介导炎症反应及速发型变态反应的重要枢纽,CD患者中表达 P2X7 嘌呤受体的 MC 显著增加。此外,讨论显示,神经酰胺-CD300f 结合通过抑制 IgE 依赖性和 MC 依赖性过敏反应。然而,CD300f 在 MC 介导的结肠炎中的作用还不是很清楚。目前,关于 P2X7嘌呤受体介导的 MC 的激活对 IBD 的作用机制讨论仍在进展中,不能确定机体如何调控 P2X7 嘌呤受体,以及 P2X7 嘌呤受体与 MC 表面 CD300f 的相互作用关系,需要进一步探究。目的本实验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构建 IBD 模型,通过给予神经酰胺和多球壳菌素分别激活和抑制 CD300f,评估小鼠疾病活动度和结肠形态学与组织学变化情况,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 P2X7 嘌呤受体、MC 和CD300f 的表达水平,检测血清中类胰蛋白酶及组胺的表达情况,检测 P2X7 嘌呤受体与激活转录因子 2(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2,ATF2)的共定位情况。探讨 P2X7 嘌呤受体在 MC 依赖性结肠炎中的部分作用机制,为 IBD 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1.模型的建立:SPF 级雄性 BALB/c 小鼠,6-8 周,给予 2.75%DSS 自由饮用 7 天。2.实验动物分组:将 48 只雄性 BALB/c 小鼠随机分为 4 组,12 只/组。阴性对比组:自由饮用高压灭菌水 7 天。DSS 模型组:自由饮用 2.75%DSS 溶液 7 天。DSS+神经酰胺组:除给予 2.75%DSS 自由饮用外,于第 2 天和第 6 天分别腹腔注射 100μg 神经酰胺。DSS+多球壳菌素组:除给予 2.75%DSS 自由饮用外,于第 2天腹腔注射 5μg 多球壳菌素。3.每日监测小鼠体质量变化、大便性状及是否大便带血、饮水量及饮食量,于第 8 天采纳眼球摘除放血法将所有小鼠处死,收集血清及结肠组织,同时测量结肠长度。4.依据小鼠体质量变化和粪便情况进行疾病活动度(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取小鼠结肠组织行 HE 染色评估结肠炎严重程度。采纳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 Western-Blot 法检测P2X7 嘌呤受体、MC 和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