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规范练37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一、单项选择题1、1927年戴维逊和革末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该实验是荣获诺贝尔奖的重大近代物理实验之一.下图是该实验装置的简化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B、该实验说明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C、该实验再次说明光子具有波动性D、该实验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答案C解析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该实验说明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该实验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不能说明光子具有波动性.2、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A、频率B、强弱C、照射时间D、光子数目答案A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可知,Ek只与频率ν和逸出功W0有关,故选项B、C、D错误,选项A正确.3、用不同频率的紫外线分别照射钨和锌的表面而产生光电效应,可得到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k随入射光频率ν变化的Ek-ν图像,已知钨的逸出功是3、28eV,锌的逸出功是3、34eV,若将二者的图线画在同一个Ek-ν图像中,如图所示,用实线表示钨的Ek-ν图像,虚线表示锌的Ek-ν图像,则正确反映这一过程的是()答案A解析依据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可知,Ek-ν图线的斜率代表普朗克常量h,因此钨和锌的Ek-ν图线应该平行.图线在横轴的截距代表极限频率ν0,而ν0=W0h,因此钨的极限频率ν0小些.综上所述,A图正确.4、下表列出了几种不同物体在某种速度下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频率为1MHz的无线电波的波长,由表中数据可知()对象质量/kg速度/(m·s-1)波长/m弹子球2、0×10-21、0×10-23、3×10-30电子(100eV)9、1×10-315、0×1061、2×10-10无线电波(1MHz)3、0×1063、0×102①要检测弹子球的波动性几乎不可能②无线电波通常情况下只能表现出波动性③电子照射到金属晶体上能观察到它的波动性④只有可见光才有波动性A、①④B、②④C、①②D、①②③答案D解析①弹子球的波长为3、3×10-30m,远小于宏观物质和微观物质的尺寸,故要检测弹子球的波动性几乎不可能,故①正确;②无线电波的波长为3、0×102m,大于普通物体的尺寸,很容易发生衍射,故通常情况下只能表现出波动性,故②正确;③高速射出的电子的波长为1、2×10-10m,与原子的尺寸相接近,故电子通过金属晶体后能够发生衍射现象,故③正确;④根据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电磁波和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故④错误;所以正确选项为D.5、现有a、b、c三束单色光,其波长关系为λa∶λb∶λc=1∶2∶3.当用a光束照射某种金属板时能发生光电效应,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动能为Ek,若改用b光束照射该金属板,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动能为13Ek,当改用c光束照射该金属板时()A、能发生光电效应,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动能为16EkB、能发生光电效应,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动能为19EkC、能发生光电效应,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动能为112EkD、由于c光束光子能量较小,该金属板不会发生光电效应答案B解析对a光,由光电效应方程有hcλa-W=Ek,对b光有hc2λa-W=13Ek,由以上两式可得hcλa=43Ek,则W=13Ek.当改用c光束照射该金属板时,有hc3λa-W=Ek'得Ek'=19Ek,故B正确.6、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研究光电效应中光电流与照射光的强弱、频率等的关系,A、K两极间的电压大小可调,电源的正负极也可以对调.分别用a、b、c三束单色光照射,调节A、K间的电压U,得到光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A、单色光a和c的频率相同,但a更强些B、单色光a和c的频率相同,但a更弱些C、单色光b的频率小于a的频率D、改变电源的极性不可能有光电流产生答案A解析由题图乙可知,单色光a、c的遏止电压相同,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单色光a和c的频率相同,但a产生的光电流大,说明a光的强度大,选项A正确,B错误;单色光b的遏止电压大于单色光a、c的遏止电压,所以单色光b的频率大于a的频率,选项C错误;光的频率不变,改变电源的极性,只要所加反向电压没达到遏止电压,可能有光电流产生,选项D错误.二、多项选择题7、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