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中外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文化,涉及了人类生活的广大方面。同时,文化又是一种积淀物,是一个大的群体通过若干代的个人和群体努力而获取的。这些共同接受并采用的言行模式和沟通体式,使我们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生活于具有一定技术技能、受到一定地理环境限制的社会之中。伦理是指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遵循的各种道德准则和规范。伦理准则与伦理规范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反映。文化常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并且渗透在各个方面。人们的行为是由其文化的若干方面决定的,称为“文化倾向”。文化倾向一般涉及七个方面:世界观、人性观、人际关系、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空间观和时间观。一种文化的倾向决定了其独特的感知、语言过程与非语言过程的编码与解码。只有理解此文化、谙熟其伦理的人才能解读。交往中的文化因素中国学者余凯成曾归纳出中国文化对中国商务与交往行为的影响,以及由此呈现出的七个关键而敏感的文化因素。它能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在本国文化影响下自身的行为,并提醒海外人士在与中国本土企业交往时应予以注意的七个方面。所有这七个方面都是互相联系的,呈“钻石型”结构。其中“大家庭制”处于核心的位置。“与中国交往中的文化因素”自然源于“中国文化的基本文化倾向”。这在余凯成的叙述中没能见到充分的阐述。我们将从文化倾向的基本理论出发,具体导出七个“与中国交往的文化因素”,并指出其对外商在中国的商务活动的指导意义。1.世界观——爱国主义敏感性(PatrioticallySensitivity)世界观是指一种文化对于诸如上帝、人、自然、宇宙以及其它与存在概念有关的哲学问题的取向。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三种:“听命型”、“协调型”与“驾驭型”。在世界观方面,中国文化基本属于居中的协调型。这种世界观反映在人与国家的关系上,个人与国家也是统一的,中华民族拥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凝聚力。西方人所指的“民族主义敏感性”暗示中国人狭隘的沙文主义与本民族中心主义。但考虑到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与近一个半世纪以来所受的列强欺侮史,虽然中国人的这种感情性反应也确有一些消极、片面的成分,但其主流仍然是积极的。第2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0页外商在中国开展商务活动时,其产品与言行都不能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为了国家的形象与根本利益,他们最终会放弃纯粹经济方面的小利益。这一点,从中国人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所表现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中可见一斑。2.人性观——小生产者心态(Pettyproducers’mentality)人性观是对人内在性格以及人的本性是否可以改变的一个总的看法。它反映的是人对自己本质的基本看法——我是谁?人的本性的价值取向基本也可归纳为三类:“性善论”、“性恶论”与“中性论”。在人性观方面,中国的儒家文化基本上是以性善论为前提的,即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但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逐步推行,中性论与性恶论的市场面越来越大。性善论认为人本质上是善良的,社会重人治而轻法制。有过涉外经历的人士都有一个共同感叹:在外国,人与人之间表现出的首先是信任,然而,在中国表现出的首先是怀疑。此种“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提防心理与“小生产者”的文化劣根性有关。小生产者主要指农民,中国迄今仍有八亿农民。中国历来以农立国,农民为人口的主要成分。由于中国农民长期与自然经济相联系,他们思想上存在着保守、自私、气窄、量小、缺乏远见等消极的一面。这种影响在当今中国文化中的作用不宜忽视。3.人际关系——大家庭制(PatriarchalSystem)人际关系涉及一个人对别人应负的责任以及一个人对别人的幸福应不应该承担义务。它反映的问题是——我如何与他们发生关系。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与“等级主义”三种变化。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国社会始终都是集体主义文化占统治地位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术,推崇的就是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