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操作】超全!企业合同管理各阶段的关注要点!每个企业都会有很多合同,大的有投融资合同、收购并购合同、框架合作合同等,小的有日常业务合同、劳动合同、租房合同、办公用品购买合同、租赁合同等。合同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防止诉讼发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很多企业对合同的管理往往不够重视。我们经常会看到企业领导者们往往只关注合同管理的其中一部分,比如有些只重视签合同的过程,履行时却忘记依据合同条款进行就扔在一边;有些重视合同签署前的谈判,至于合同文本上是否表达了谈好的要点却被忽略;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合同履行完了就没有用了,不进行归档管理;甚至有的企业不签署合同,认为都是熟人,有口头约定就好了。正是因为这些企业没有对合同管理加以足够的重视,或者虽然重视了但没有细致到每一个环节,导致合同不但没有给企业创造利润,反而增加了企业的纠纷,甚至产生诉讼。所以,笔者建议企业要全方面的对合同进行管理,发挥合同给企业带来利润、促进企业合规、反映企业动向的各种作用。今天本文就分四步谈一下企业合同管理。一、合同签署前1、确定签署合同的目的签署每一个合同都有它的目的,在签署合同之前必须明确这个目的是什么,围绕这个目的才能集合企业各个部门的力量来对这份合同做准备工作。2、审查合同对方主体资信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的社会,企业往往因为不了解交易对象的具体情况而遭受损失。所以在签署合同前,要对对方的资信进行调查。(1)请对方自行提供自身基本情况,如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企业证照。(2)必要的话,要求对方到工商局、税务局、银行等开具其企业的最新档案信息。(3)核查对方是否具有将要合作业务的资质或许可。例如要委托对方进行建设施工,则要核查是否具有相关施工资质;要加盟对方的连锁项目,则要核查是否具有特许经营资质。(4)调查对方是否涉及诉讼或者投诉、行政处罚等。(5)在签署重大合同时,企业应聘请独立财务、法律服务团队进行专业的尽职调查,如果调查结果不理想则应取消合同的签署计划。企业切勿不可因前期资信调查费时费力或聘请专业服务团队费用高而不进行该项工作。如果调查结果发现交易对象确有资信瑕疵,做了资质调查对企业而言只是耗费了相应成本,没做调查签署了合同损失可就远远不止如此了。二、合同签署时1、相关负责人分工(1)确定谈判负责人。进入合同签署的阶段就需要确认与对方谈判的人员。一般情况下谈判人员为企业的业务人员,但涉及较大合同,则需由企业业务人员、法务人员、相关技术人员等会同参加谈判。(2)确定文本内容审核负责人。文本内容的全面审核工作一般会交给法务部门,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太合适的方式。法务故名思议是侧重审核法律条款的,而且法务人员往往没有参与合同签署的全过程,审查内容时难免会有遗漏或者偏颇。合同是整个项目谈判的呈现载体,也是日后履行中的依据,所以应由全程跟进项目的业务人员与法务人员共同负责合同内容的全面审查。(3)须指定一人跟进合同签署、执行的全部流程。本文将合同的签署分为四步,这四步中的前三步是前后连贯、相互衔接的,如果中间被隔断将造成合同文本内容与谈判内容不符,或合同履行与合同文本约定内容不符的情况。故,应指定一人全程负责合同的整个签署、执行过程。2、合同文本的审查每一类型的合同有着不同的审核要点,例如买卖合同重点审查对标的物的质量约定、价款约定、数量约定等;运输合同重点审查运输方式的约定、运费核算的约定、运输风险的约定等。本文从一般合同的通用条款审查要点进行简单的梳理:(1)双方主体信息。合同首部应列明签署合同主体的准确名称、地址、负责人等。(2)合同签署的背景及目的描述清楚明确。在合同条款前,一般会有“鉴于”部分,该部分主要描述了合同签署的背景及目的,在日后发生纠纷时可以用来明确是否违背了合同的根本目的,或用来主张对方不具有鉴于部分描述的相关能力。(3)审核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权利义务条款是合同的核心条款,对权利义务的描述应详细、准确、体现合同谈判结果并具有可执行性。企业的合同绝大多数是双务合同,有权利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