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页共9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0页共97页《财政学》讲稿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一、财政的产生(一)财政产生的过程。财政的产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简化为: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生产力水平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阶级斗争出现→国家产生→财政产生。(二)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的产生,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经济基础。这是因为:第一若没有剩余产品,就不可能有独立于生产过程的财政专门机构;第二若没有剩余产品,就没有可供财政分配的对象。2国家的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是国家的产生和存在。如果没有国家,就没有财政分配的主体,也就没有财政。但是,由此产生了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议。实际上,国家和财政的产生是一个漫长过程,从社会发展的历史看,在国家产生初期,由于政府和财政的规模小,财力上主要是由一个或少数贵族家庭支持,那时的财政实际是国王或皇帝的家庭财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和财政规模不断扩大,才使国家财政与皇家财务分离,财政部门的机构和职能逐步完善。因此,可以说,财政是随着国家而产生的。但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及产生时间,应放在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考察。3财政产生的根源是公共需要人类社会有两大需求:私人需求和公共需求。私人需求主要由私人商品满足;公共需求则由公共商品满足。财政产生的根源在于私人部门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以满足公共需求。原因是公共商品的非排他性。公共商品的非排他性使得所有消费者都不会为消费公共商品付费(免费搭车),使公共商品的成本得不到补偿。而私人提供的商品不仅要求成本得到补偿,而且通过出卖商品为其带来利润。因此,市场机制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公共需求只有通过非市场机制(主要是政府)来满足。在原始社会初期,尽管也存在公共需求,但因没有剩余产品因而不存在财政分配;在原始社会中期,出现了剩余,但由于没有国家也不存在财政;只有到了原始社会末和奴隶社会初,一方面存在剩余产品,另一方面产生了国家,才出现财政分配。二、政府与市场(一)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市场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弱点。单纯的市场调节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失灵,也称作市场缺陷或市场失败。是指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和外部环境的限制,而使市场机制无法把资源配置到最佳状态。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1垄断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但在现实中,由于规模效益的作用使有些部门容易产生垄断,从而破坏市场机制的功能。垄断限制竞争和生产要素流动,扭曲价格,导致资源在不同部门、产业、产品上的不当分配,并降低资源配置效率。2市场信息不充分具有充分信息是保持市场充分竞争的必要条件。但实际上市场主体不可能对相关信息(如商品的需求、价格变动、生产技术等)有充分了解,影响其最优决策。如卖者与买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往往是卖者比买者拥有更多的信息,容易诱导成欺诈行为,降低资源配置效率。第41页共97页第40页共9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1页共97页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又称外在性,是指在市场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产生外部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的行为影响了他人,却没有为之承担相应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正外部效应是指个体带给社会的收益大于其个体收益,即收益外溢。或者给他人或社会带来利益,获利者不需要支付成本,这就是正外部效应。如修建水库使下游的居民受益,但他们并没有承担水库的投资成本。负外部效应是指个体带给他人或社会的成本及损害大于其直接成本,即成本外溢。如污染者将本该由其承担的治理成本转嫁给了受污染者,而后者又没有从前者得到好处或补偿。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决策会远离帕累托状态。如果是收益外溢,由于生产者不能通过市场将收益收回,其生产规模会小于社会需要的最优规模;同理,如果是成本外溢,私人生产规模会大于社会需要的最优规模。显然,这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