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监察局购销问题调查与思考VIP免费

监察局购销问题调查与思考_第1页
1/4
监察局购销问题调查与思考_第2页
2/4
监察局购销问题调查与思考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犯罪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更直接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因此,控制和减少医药领域商业贿赂犯罪,对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一、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犯罪的特征1、隐蔽性强。药品和医疗器材购销渠道单一,缺乏透明度和公开竞争环境,大多是供货方上门推销,形成主管领导或采购人员与销售人员间的“单线联系”,少数腐败分子乘机“暗箱操作”,从中收受贿赂。2、目的明确。供销商暗中给予医疗单位及个人“好处”,目的是希望获取交易机会,从而将自己的药品、医疗器材“打进去”。3、手段多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查处力度的加大,商业贿赂的花样不断翻新。供销商通常以财物及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如给付对方单位或个人货币现金、有价证券、物品、礼品、佣金、“赞助费”,为对方单位中的有关人员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等等。4、窝案串案多。医药购销领域业务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呈网络分布,一旦有犯罪发生,多是窝案串案。涉案人员往往是“一把手”、主管领导、采购员、主治医生等。二、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犯罪成因1、利益驱动。少数医务人员,看到别人大把赚钱,生活奢侈,而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多年,却不如人家一笔生意赚得多,导致明显的心理失衡;许多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将贿赂视为必要的业务费用,营销人员的工资、奖金与个人销售额直接挂钩,导致营销人员不择手段拉拢、贿赂有关人员。意志薄弱者,抵不住诱惑,偏离了人生追求的轨道,职业道德逐渐丧失,养成了不给钱不办事,多给钱多办事,甚至主动索取贿赂的恶习,把职权变成了摇钱树,成为金钱的“奴隶”。2、滥用优势。医药行业的特殊性是产生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施行“医药不分家”的模式,第1页共4页制度上的“以药养医”为医生利用诊疗过程中的处方权收取药品回扣创造了条件。其次,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在诊疗过程中,病人对于医学知识的缺乏使得其在治疗各个环节都只能听从于医生。用什么药、用多少药完全取决于医生的处方,医生完全可以选择价格高、回扣多的药品。加上有些医院施行的奖励机制往往与医生业务过程中所开的处方数挂钩,按月结算奖金,更使多数医生开“回扣药”。3、管理机制不完善。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医疗卫生管理机制不完善,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调控手段不健全,尤其是药品、医疗器械经销市场不完善,招标体制不规范,造成了采购环节上的行贿受贿。药品、医疗器械利润空间较大,经营商与采购方进行议价交易,为购、销双方创造了贿赂条件。4、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落实。从查处的案件看,涉案单位在制度建设上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业务工作方面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但纪律作风、廉政建设方面的监督制约机制比较薄弱,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督、约束。一是因药品、医疗器械经销市场不完善,招标体制不规范,“暗箱操作”现象普遍,使监督部门无法实施监督。二是心术不正者在药品、器械采购中,以亲自把关、实地考察、调查摸底为由,挖空心思创造单独与对方洽谈业务的机会,有意逃避监督。三是庞大的系统导致主管部门“心有余而力不足”,想监督又很难监督。三、药品购销中腐败犯罪的防治策略1、加强教育。牢固树立医务工作人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免疫力,严格自律、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权钱交易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大力倡导端正医德医风,教育广大医务工作者廉洁行医,恪守“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职业宗旨,杜绝收受红包、回扣、提成等有损“白衣天使”形象的不廉行为;在抓好业务学习的同时,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的法纪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严格依法办事。2、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内部自律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第2页共4页修订完善有关医药购销和管理的规章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一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大资金监管,规范收支管理。大胆探索改革医院的运行机制和完善医务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将岗位、技术、风险程度、工作数量、服务质量与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监察局购销问题调查与思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