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2页優質學校之經營理念與作為教育部中教司陳益興司長、第一科王先念主任第2页共12页第1页共12页國家系統社會系統輸入1.理念及價值觀2.學生3.家長4.組織結構與歷程5.學校制度6.教育人員(校長、教師、行政人員之專業知能)7.課程、教材、教法8.輔導及管教措施9.經費、場地與設施設備10.評鑑與回饋機制11.社會或社區資源歷程產出家庭系統學校系統生命教育全人發展完全學習出生臨終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2页優質學校之經營理念與作為中教司司長陳益興、第一科主任王先念壹、前言●辦教育要以生命的學問作為終極關懷的標的。●一直深信:學校是道德、學問與情感的志業蘊生、發展的重要場域。●教育之於人生,如同黎明之於大地,教育能夠帶來生命的更新與進展。貳、教育三論(本體論、方法論、目的論)理念模型第3页共12页第2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2页第4页共12页第3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2页詮釋:一、教育本體論:以生命教育為主軸。教育本然、應然為生命內涵的充實、生命價值的升進、生命意義的開展、生命理想的實踐。基於此,師生關係是互為牽引的主體性存在。就引導、啟發、照護的角度,以教師為主體;就目的、對象、發展的角度,以學生為主體。就如弓與箭,教師是弓,學生是箭,弓與箭本為一體。拉引時以弓為主,箭為核心;揚發時,以箭為主,弓為推助。二、教育方法論:以完全學習為機轉。教育環境、時間、對象、內涵、方法、歷程等,要以整體的、系統的、有機的、生長的、正向的觀點看待、操持。學習環境的完全:家庭、學校、社會皆是教育場。學習時間的完全:自出生到臨終皆為教育時。學習對象的完全:珍視菁英、重視普羅、愛視障礙,皆是教育人。學習內涵的完全:德智體群美皆為教育材。學習方法的完全:正法、得法、適法皆是教育法。學習歷程的完全:知行、教學做、起點過程終點皆為教育道。三、教育目的論:以全人發展為理想。教育學生實現自我也協成大我,愛己亦重人,第5页共12页第4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页共12页本土情合國際觀。具傳統導向(根源感)、現在導向(適應感)與未來導向(方向感)。「全人發展」圖像,有四-a.人生範型在知德圓成b.人生歷程為層進生存c.人生角色係互助服務d.人生任務乃知行協進就知德圓成的人生範型而言,是要用真知善行以修鍊完美人格,由人的自然存在性、社會存在性、文化存在性的向上昇化,不斷提鍊自然我、陶冶社會我、創造理性我,目的在服務造福社會群體,共謀個人、國家及人類社會的完滿幸福。而這樣的歷程即是終身學習的歷程,亦即是整體教育的目標。就層進生存的人生歷程而言,是以具主體性、價值性的人,由安全而安定而人文的存在層次,表現著由自然人而社會人而文化人的生命樣相,目的在大同世界的實踐,這樣的人生歷程需要整體教育的環境來造就陶養,需要生活場域中各學習型組織來栽成導進。就此一理念而言,這亦是學校教育所須協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所共同致力的課題。就互助服務的人生角色而言,人生在世,捨互助無以生存,故而社會國家為互助之體,道德仁義為互助之用,人人本應勤求學問、琢磨道德,以引進人群成就大同世界。第6页共12页第5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6页共12页人類三系:先知先覺、後知後覺與不知不覺的服務人生觀,洵是專業倫理的最佳寫照,從事善盡本人心力的服務,以求個體與群體的立達福祉,這需要完善適宜的學習機制以啟導之、促進之、協成之。最後就知行昇進的人生任務而論,吾人宜力倡學生之知識行為要隨學程之升進而同時進步,使本身的靈慧日新又新,使人群尚道德明公理。由於學生知行並重而知行協進,心性不斷改良而發展良性人格,人性發展與人類進化得以實現,因而得以建構「無民非士、無士非民」的學習社會。這是教育的極致理想,也是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