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政治:MBA必修课“位置、角色、火候、尺度”,这“八字方针”真是受益无穷啊!在MBA毕业的那一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两年的艰苦的学习丰富了见识,解开了8年工作以来许多的疑问,提升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感悟到许多;更重要的是它(MBA)培养了一种思维模式。当时遥望未来职业生涯,脑海中再次响起恺撒大帝那句惊世之言:“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我失败了凭着以往的工作经历和MBA的金敲门砖,很快成为了一家民营IT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我找到了MBA学习后的第一个舞台。两年里,我凭着在MBA学到的知识结合以往的管理手段,积极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整个集团中的各个要害部门和一线担任高职,HR总监、市场总监、大区总经理、运营总监,成为集团中最年轻、业绩最出色的人,职务一路平步青云。但很快,我被一种不经意的、陌生而强大的无形力量所击败,以往的业绩和成就成为今天的罪状,曾经的朋友和部下纷纷叛变或远离,这股力量就是公司政治,或者说办公室政治。这一切的发生和作为都披着冠冕堂皇的外衣,如企业战略、绩效考核、组织结构、企业价值观、管理文化等等;其结果是管理层动荡,企业战略摇摆模糊,业绩滑坡。很不幸的是,我成为这场政治风暴的的核心对象,在经过自己一阵无头绪的抵抗后,我失败了。作为受过系统训练的MBA,我第一次感到迷惑,在以往的案例中根本没有学过或者提到过这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具有那么大的威力,改变着一个企业或一个人的命运和前程。平时隐形存在,关键时刻翻云覆雨,而且无处不在,令人无可遁逃!“公司政治”的简单分析人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就是我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不要过分涉入其他事情;MBA更甚,MBA的本职就是做好管理,只要有业绩和管理完善,这就是对公司和老板最大的回报。我的失败就开始于此,出于对“政治”这个概念的不甚了了,往往对所谓“政治”不感兴趣而“远离政治”。没有哪个老板会公开谈论公司内部的政治。其实老板们中的大多数在治理公司经年后都惊觉自己经常翻阅,而且真正能掩卷沉思的往往是政治类书籍。那些天真地认为自己的组织当中根本不会有“政治”空间的老板,其企业往往还在求生存和发展中,使他没有时间来考虑“公司政治”。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公司政治游戏中的各方利益和资源是最终目标,人与人之间,派与派之间的关系无非是对资源的占有和分配关系,围绕分配资源所形成的默契、势力范围、影响力、指挥链、习惯与传统等等,这些都可以归到公司政治的范畴中。但公司政治的表现形态与企业的日常事务往往绞结在一起,分不清哪些是工作,哪些是政治,这就使得公司政治的边界非常模糊,无形就由此而来。公司政治平时就是保持在基本平衡的状态下,人们一起为某个明确的目标和谐地工作——这自然是最理想的情境,但基本不可能实现。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争端四起,紊乱发生,政治就成为显性的意识和手段。公司政治的激化往往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利益团体打破了平衡,而又不能与原来的体系或者利益团体达成和谐共处,建立起一套新的真正有效用的控制系统。如果你恰恰是那个人或者利益团体的代表的话,你要么成为公司政治的对象,要么成为发起挑起公司政治的代表,两者必具其一。公司政治的表现形式公司政治的成因和表现形式千变万化,我试着选取一些在我身边发生的事情,以供大家自我参考,并能透过现象来研究本质并找到解决方案:创业者现象VS大哥级副手中国有句古话“共患难易,同富贵难”。我遇见过的案例就是老板想让主管市场副总走人,但又有所顾忌。他先将该副总提升为集团的副总裁,主抓市场营销,目的是调离该副总任职的销售公司总经理一职,然后在新的一年就请了一个知名顾问公司来公司“推进CRM管理,重整顾客价值链”,获得大量客户资源;最后用绩效考核将该副总原来手下最得力的几名干将干掉,然后给该副总两个选择,一个是担任享受副总裁级别的企业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一职;一个是拿高额补偿金后提前退休。后面的我想不说大家都明白了吧!投资收购陷阱一家国内知名的系统集成公司在收购另一家公司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磨合,控制了基本的业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