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吉林大学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管理,以适应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需要,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学校中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的人员(包括学生)所取得职务技术成果的管理。职务技术成果是指在执行学校工作任务过程中所取得的或主要利用学校所提供的工作条件所完成的技术成果。执行学校工作任务所取得的技术成果,是指(1)履行本职工作所取得的技术成果;(2)履行学校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取得的技术成果;(3)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所取得的,与其在学校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学校分配的任务有关的技术成果。学校所提供的工作条件,是指学校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第三条职务技术成果的所有权、使用权归学校。对于可充分体现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成果,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相应的奖励。第四条职务技术成果的管理归口部门为学校科技管理部门。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职务技术成果申请专利权、计算机软件版权、创新药物批号的经办协调以及权属登记等事宜,由学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第五条涉及国家秘密的科技成果,按国家科技保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第六条严格保守技术秘密,严禁违规转移、转让职务技术成果,牟取私利,损害学校的声誉和技术经济权益。一经发现,学校相应管理部门有权按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第二章成果分类第七条按成果性质划分,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可分为理论研究成果、应用技术成果两大类。理论研究成果包括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形式为学术论文和著作。应用技术成果包括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计等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形式为技术秘密、专利、计算机软件版权、创新药物批号等。第八条学校对理论研究成果中的学术论文按A、B、C、D、E五类进行认定。A类论文包括影响因子非0的被SCI收录论文、被EI(光盘版)收录论文。B类论文包括影响因子为0的被SCI收录论文、被EI(网第3页共8页第2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8页络版)收录论文、被ISTP收录论文、美国MEDLIDE医学检索论文。C类论文包括在核心期刊、外文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论文。D类论文包括国内学术会议论文集论文。E类论文包括在其它公开发行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论文的影响因子以该论文被收录当年的其发表期刊影响因子为准。被重复收录的论文按最高级别认定。以上五类论文发表时标注的作者第一单位和通讯联系单位必须都是吉林大学,否则不按学校职务技术成果予以认定。第九条理论研究成果中学术著作的分类和认定办法由学校学术委员会制定。第十条应用技术成果的鉴定工作,按国家《科技成果鉴定办法》和部省科技成果鉴定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一条应用技术成果的验收等评价工作,按该成果所依托项目的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二条发表(出版)理论研究成果或评价(鉴定、验收等)应用技术成果前,成果完成人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做好申报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第三章成果登记、备案第4页共8页第3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8页第十三条职务技术成果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登记备案的细则由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另行制定。第十四条理论研究成果的责任作者应在成果发表(出版)后一个月内按学校科技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登记备案。论文的责任作者排序按以下原则认定(其中,责任作者排序与标注作者次序不一致的,第一责任作者应将实际排序结果的书面材料报科技处备案):论文标注有通讯联系人的,该论文的第一、第二责任作者为该论文通讯联系人和论文的第一作者(排序由其协商确定),第三责任作者为该论文的第二作者。其中,学生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学生的导师(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