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4页发展低碳经济的行动和研究现状概述2010-06-2309:19:07|分类:碳交易和低碳经济|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王岩李武摘要:气候变化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国际社会和中国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行动,比如国际行动、国家行动、二氧化碳捕捉及二氧化碳利用、碳排放权交易、碳税实践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在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比如在低碳经济内涵研究,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机制和政策研究,碳排放权交易、碳税研究等方面,都取得成果。关键词:低碳经济;行动;碳排放权交易;碳税;机制和政策一、低碳经济研究背景在地球生物圈中循环的活性碳大约有4万千兆吨(Gt=10亿吨)。大气层、植物和海洋表层是活性循环碳构成的三个主要来源,每一种都在600Gt~1000Gt。动物生命只需1Gt~2Gt。地表土中有转移很慢的1500Gt的碳,在深海中有更慢的3800Gt的碳。除了这些自然循环的碳外,当它们远离了早期的地球大气层后,还有大量的碳储备在沉淀的碳岩层中和矿物燃料中。因此,通过人类燃烧“矿物”燃料,会释放出二氧化碳以及很久以前被最初的植物生命分离出来的太阳能。燃烧使含有能量的碳氢化合物有机分子转化为碳、氢以及很少量的氮氧化物,即二氧化碳(CO2)、水蒸气和一氧化二氮。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在过去的100年中,由二氧化碳等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上升0.3℃-0.6℃;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主要是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造成的;并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l.8℃-4.0℃。①全球气候变化的后果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将深度触及农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的气候近年来也发生了显著变化。1986-2006年,中国连续出现了21个全国性暖冬,极端天气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损失增加,水资源短缺和区域不平衡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安全压力增加,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②。英国政府发布的《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认为,气候变化的经济代价堪比一场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所以,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二、发展低碳经济的行动(一)国际行动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第45届大会于1990年12月21日通过决议,设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该委员会于1992年5月9日形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当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开放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UNFCCC或FCCC),公约参加国有189个。公约确立了“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等五大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该率先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该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起正式生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1995年3月28日首次在柏林举行,之后缔约方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第2页共14页第1页共1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4页1997年12月11日,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KyotoProtocol),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2007年12月3-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3次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第3次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议的主要成果是制定了“巴厘路线图”,为下一步气候变化谈判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