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品牌乏力为何成企业多发症(1)VIP免费

品牌乏力为何成企业多发症(1)_第1页
1/6
品牌乏力为何成企业多发症(1)_第2页
2/6
品牌乏力为何成企业多发症(1)_第3页
3/6
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页品牌乏力为何成企业多发症品牌和产品,被喻为企业的两个轮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企业之车都无法前行。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品牌拉动企业的能力正在变得越来越虚弱。企业到了好好检讨品牌战略的时候了。如今,越来越多的老板发现,企业的品牌形象已经无力拉动企业发展的车轮,甚至一些品牌企业也有同感。一项权威调查佐证了这一点:某调查机构通过对100家大中型企业成长要素分析发现,“价格”成为中国企业最主要的动力指标,对企业的贡献率是78%,而“品牌”只有52%。与国际企业比较,中国企业的“品牌贡献率”比国际企业平均低约35%。调查还发现,面对品牌拉力不足,多数企业表现出手足无措的一面,笔者曾经听到一位著名家电企业省级公司老总哀叹:我们感觉到品牌太重要了,但是,如何提升品牌形象?我们不知道。诸多迹象表明:中国企业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近20年的品牌高速成长之后,正在逐步进入增长停滞期。这一时期,多数品牌呈现出徘徊不前的态势,消费者品牌印象难以持续改善,品牌对企业的贡献率比例偏低。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消费者冲着价格购买中国企业的产品,冲着品牌购买外资企业的产品。2005年,海尔进入增长停滞期,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年营业收入从2004年的1016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039亿元,增长率只有不足0.3%。研究人士认为,海尔从多年保持的30%增长率一下子跌落到不足1%,很大原因就在于品牌第2页共6页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页对国际市场拉动力不足。实际上,在国内市场,海尔的品牌拉力也基本上发挥到了极点,这从其2005年国内市场负增长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同样是TCL生产的电视,贴上松下的牌子比使用TCL的牌子卖得贵?为什么中国8亿件衬衫才能换人家一架空客?答案就在于我们的品牌力不足。品牌乏力已成企业“多发症”中国曾经长期扮演全球“品牌荒地”的角色。改革开放之后,品牌才拥有了成长的土壤。正因为中国是一块“蛮荒之地”,才更容易生长出品牌。在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迎来了一个品牌大发展期,海尔、联想、华为、TCL、长虹等企业,就是那个时候成长起来的。但是,从无到有容易,从80分到100分却很难。上世纪最后20年,中国总体上还是个本土企业竞争的角逐场,竞争基本上在本土兄弟之间展开。但是,到了21世纪,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面对国际品牌,这个时候猛然发现,自己的品牌实力和人家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在国际市场上,这一点表现得尤其明显,无论TCL还是华为,均遭到了来自LG、三星、思科、西门子等国际企业的打压。我们还能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到中国品牌的尴尬。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价格却没有实现“同价化”。以液晶电视为例,40英寸的液晶电视,日韩品牌平均比国产品牌贵5000元。品牌的大幅落差,导致中国企业不得不转而寻求价格突围,试图用有吸引力的价格来和外资品牌较量。但是,价格是把双刃剑,能杀敌也能伤身。频繁地使第3页共6页第2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6页用价格策略,导致品牌陷入恶性循环。毕竟,老百姓“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实际上,价格也不是无底洞。仍以液晶电视为例,连续多年的降价战,让中国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不足,继续使用降价手段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所以,当2006年底外资液晶降价反扑的时候,中国品牌意外地选择了沉默。有人预言2007年外资品牌有可能反超中国品牌,其依据之一就是:中国企业正在迅速丧失价格优势,而品牌优势又未能建立起来。中国企业的品牌困境,其实是企业处境的折射。当我们看到众多企业品牌力不足的同时,我们也同时看到了这些企业每走一步都那么艰难。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企业品牌力的羸弱?首先是中国企业的品牌观念有问题。至今仍然有众多企业认为,所谓“名牌”其实就是“知名度大的品牌”,而知名度来自广告投放量。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企业:在中央电视台打了几个月广告之后,马上就在产品包装盒上印下“中国名牌”字样。这种对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品牌乏力为何成企业多发症(1)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