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组合练13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高考,是社会的共同话语。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每逢高考都有许多人回忆自己当年的高考情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前辈”们的回忆文章,几乎________地对当年的学习、考试经历不以为苦,或者是苦而不自知。比如,因为没有太强的目标感,备考时倒不太焦灼,本来是多顾多虑的人,考前却有少见的轻松,安安稳稳地睡,________地考。(),但细细回顾那些所谓________或者痛苦煎熬的记忆,大多源自与高考和学习无甚必然关联的其他事情。高考仍然是人们可以自我把握梦想,即使梦想破碎也被认可的社会流动方式。更关键的是,高考改革的稳健性和高考传统的连续性,足以让我们断定,若干年后,当“千禧年宝宝”考生回忆2018年的高考,也依然________。这并不是说高考不需要改革,高考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效率与公平。但无论高考和招生如何改革,高考长期以来带给国人、带给考生的那种令人稳定、从容、自信的优点,只能增强,不会削弱。在这样的审慎、稳健的改革精神指引之下,相对封闭环境下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相对开放环境下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共同保持平静的心灵,因之高考改革才能行稳致远、扬长补短。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一例外循规蹈矩刻骨铭心如出一辙B.众口一词循规蹈矩肝肠寸断大同小异C.无一例外按部就班刻骨铭心大同小异D.众口一词按部就班肝肠寸断如出一辙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并非每个人的高中生活和高考时刻,都值得回忆B.并非每个人的高中生活和高考时刻,都那么丰富多彩,令人难忘C.当然,也并非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忆的高中生活和高考时刻D.当然,也并非每个人回忆起高中和高考时刻,都能如此淡定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相对封闭环境下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相对开放环境下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共同保持平静的心灵,因之高考改革才能扬长补短、行稳致远。B.相对封闭环境下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相对开放环境下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共同保持心灵的平静,因之高考改革才能扬长补短、行稳致远。C.相对封闭环境下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相对开放环境下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共同保持心灵的平静,因之高考改革才能行稳致远、扬长补短。D.相对封闭环境下的考生才能“佛系”应考,相对开放环境下的考生才能苦不自知,共同保持心灵的平静,因之高考改革才能扬长补短、行稳致远。4.大学毕业生王明想到一所中学应聘,得知这所学校的校长曾是父亲的学生,于是就写了封求职信寄给校长。下面是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欣闻您是家父的学生,故冒昧打扰,请您在日理万机中抽点时间看完我这封求职信以及随信惠寄的个人简历。到敝校求职,是我长久以来的夙愿。我想我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将在工作中回报您以惊喜。答:二、古代文化知识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忧,也称“丁艰”。在我国古代,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官员则必须停职守制,处于丁忧期间的人皆不得为官,概无例外。“丁父忧”指遭遇父亲去世。B.“左拾遗”属于古代的谏诤机构。唐代始置左、右拾遗,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等事务。北宋曾改为左、右正言,以后历朝均随设随罢。杜甫就曾担任过“左拾遗”。C.棺是古代盛放尸体的盒或柜,椁是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入葬时分“殓”和“窆”两个步骤,“殓”是尸体入棺椁,“窆”是下棺入土。D.“徭役”是指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制征调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三、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耻学于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在《登高》中以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衰弱的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答案精析1.C[无一例外:都是这样,没有其他特殊的。众口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