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的可行性探讨一、畜禽粪便污染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丰富城镇“菜篮子”,全国各大中城市和主要产区相继实施了一批“菜篮子”工程。“菜篮子”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我国的禽畜饲养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据统计,1997年底我国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已达一万四千多家(见表一)。养殖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并且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作出了贡献。但与之俱来的是产生了大量的粪便等废弃物,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根据1997年我国集约化猪、鸡、牛场的出栏量计算,全年粪便及粪水总量超过10亿吨,再加上集约化生产的冲洗水,实际排出的污水总量还将远远超过该数字。如此大的粪水量,日积月累地在各大城市周围形成了庞大的污染源。据环保部门对大型养殖场粪水的检测表明,COD超标50-60倍,BOD超标70-80倍,SS超标12-20倍。绝大多数禽畜场,晴天臭气熏天,蚊蝇成片环绕;雨天粪水漫流成河,使人无法下足。在规模化养殖场集中的区域,特别是在城郊地区和养殖专业户集中的村镇,禽畜粪便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据上海市环保局的监测,大泖港水体氨氮含量终年超过国家允许标准(1毫克/升)的4-5倍,最高时超标达8-9倍;黄浦江水体中25.2%的氨氮和47.7%的COD,主要来源于大泖港地区30多家大中型禽畜场。表二为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四大省市1997年禽畜粪便排放情况。大量禽畜粪便的随意排放,不仅严重的污染了周围的环境,也威胁着规模化禽畜饲养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由于粪便的随意排放,导致了地下水污染,最终影响禽畜饮用水和冲洗水,这种污染的恶性循环给禽畜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据北京、上海两地猪场的调查发现,近年来,规模化养殖场的仔猪和产仔母猪的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使用循环污染的地下水是其主要原因。另对北京市6个规模化养鸡场的调查也发现了同样的结果,近年来鸡的死亡淘汰率也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地影响了畜牧业自身的发展。此外,由于粪便污水严重地污染了周围的农田和水域,使养殖场周围的群众怨声载道,由此产生的经济纠纷历年来层出不穷。更重要的是,随着环境的恶化和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各地针对禽畜粪便排放纷纷出台了农业环境保护条例、法规和《禽畜污染暂行规定》等有关文件,对当地禽畜粪便的排放指标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禽畜业的发展已受到了自身的污染和法制的双重制约,因此禽畜粪便问题不解决,今后将不仅成1为发展“菜篮子”工程的障碍,而且也必将制约整个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绝大多数禽畜场和有关部门为尽早摆脱粪便污染和有关法规的双重制约以及生产发展越快粪便污染越严重的窘境,均对“能环工程”的建设表现出了十分强烈的愿望。据最近的调查材料表明,如果在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希望近期建设“能环工程”的企业和单位占总调查数量的80%,在2001年以前建设“能环工程”的企业和单位占总调查数量的16%,而由于种种原因提出缓建或在2001年以后建设的仅占4%。二、我国“能源-环境工程”建设现状中国政府有关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国家科委、农业部从“六五”初期开始便投入专项经费,设立攻关课题,成立专门科研机构并联合有关科研院所进行有关针对性的科技攻关。到“八五”结束,以禽畜粪便为主的多种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开发和利用均已形成不同种类、不同用途、不同产品的成套技术,可根据猪粪、鸡粪、牛粪等原料特殊性的差异,进行包括预处理、厌氧、沼气输配、制肥、消化液后处理的全部设计;某些单项技术和指标,如在生物厌氧发酵机理研究、不同粪便发酵工艺的制定、沼气产气率、COD去除率已居国际领先水平。除此之外,根据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具体国情,我国“能环工程”技术还具有多种功能(即环保、能源开发、肥料生产、节水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同国外相比投资少的特点。为配合国家“六五”、“七五”和“八五”科技攻关研究,已建有少量的试验工程,如上海星火农场“能环工程”、浙江浮山养殖场“能环工程”、沈阳马三家养猪场“能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