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做法中涉及到铝元素的还原性的是()A.明矾净化水B.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C.用铝制容器存放浓硫酸D.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单质铝2.(2012·厦门模拟)在铝土矿制备金属铝的4个主要操作:①溶解②酸化③灼热④电解中没有发生过的化学反应类型是()A.氧化还原反应B.复分解反应C.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3.(2012·宁波模拟)铝、铍(Be)及其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其氯化物分子内键型相同,故其氯化物晶体的熔点都较低。已知反应:BeCl2+Na2BeO2+2H2O===2NaCl+2Be(OH)2↓能完全进行,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Na2BeO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为BeOB.BeCl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可能是BeCl2C.Be(OH)2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D.BeCl2水溶液的导电性强,故BeCl2是离子化合物4.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氧化铝、氧化铁和二氧化硅等,工业上经过下列工艺可以冶炼金属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中除加试剂外,还需要进行过滤操作B.a、b中铝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③中需要通入过量的氨气D.④进行的操作是加热,而且d一定是氧化铝5.(2012·金华模拟)将4mol金属Al全部转化为Al(OH)3,消耗HClamol,NaOHbmol,则a+b的最小值为()A.4B.6C.8D.166.下列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2011·安徽高考)Al箔插入稀硝酸中,无现象,说明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B.(2011·天津高考)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Na+、Ba2+、AlO、NOC.(2011·四川高考)明矾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CO2+3H2O===2Al(OH)3↓+CO7.(易错题)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1mol·L-1HCl溶液里,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再往溶液里加入1mol·L-1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HCl溶液的体积为80mLB.a的取值范围为0≤a<50C.当a值为30时,b值为0.01D.当a值为10时,b值为0.038.将11.9g由Mg、Al、Fe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合金质量减少了2.7g。另取等质量的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生成了6.72LNO(标准状况下),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恰好使Mg2+、Al3+、Fe3+完全转化为沉淀,则沉淀的质量为()A.22.1gB.27.2gC.30gD.无法计算9.(2012·台州模拟)把4.6g钠放入100mL0.1mol·L-1AlCl3溶液中,待其充分反应后(水蒸发不计),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Cl-浓度不变B.溶液仍有浑浊C.溶液中几乎不存在Al3+D.溶液中存在最多的离子是Na+10.甲、乙两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相同pH的氨水和NaOH溶液,各加入10mL0.1mol·L-1AlCl3溶液,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多B.甲中沉淀可能比乙中的多C.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少D.甲中和乙中的沉淀一定一样多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11.(12分)(探究题)烧结法制氧化铝生产过程如下:已知:①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SiO2、Fe2O3和TiO2。②高温烧结时,Al2O3、Fe2O3、TiO2都能发生反应分别生成NaAlO2、Na2Fe2O4和难溶于水的CaTiO3。请回答下列问题:(1)Na2Fe2O4遇水便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e(OH)3,写出Na2Fe2O4水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浸出时再加入CaO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浸出液中发生的生成Al(OH)3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4)滤液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滤液循环使用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一点)。12.(14分)(2011·重庆高考)用于金属焊接的某种焊条,其药皮由大理石、水泥、硅铁等配制而成。(1)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0Si的原子的中子数为。(3)Al3+与Yn-的电子数相同,Y所在族各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均显酸性,则该族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4)焊接过程中,药皮在高温下产生了熔渣和使金属不被氧化的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经处理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