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十二五”时期是尤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合理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新变化、妥善应对新挑战、牢牢抓住新机遇、全面落实新要求加速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实现“建设新型工业县、打造朱子文化城、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尤溪县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决策部署的实施意见》,根据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尤溪县委关于制定尤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尤溪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集中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决策意图,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各类规划、年度计划和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一、把握海西建设机遇,开创尤溪跨越发展新局面“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主动对接三明区域发展和产业发展思路,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我县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县委做出了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决策,尤溪迎来良好的发展时期。(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我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力实施“建设新型工业县、打造朱子文化城、构建和谐新农村”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大局,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区域竞争力显著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目标任务。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00亿元,达102.46亿元,总量比2005年翻一番多,年均增长速度13.6%;人均GDP突破2.5万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8%,比2005年翻二番,地方财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200亿元,城镇化水平稳步上升。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工业主导作用日益凸显,服务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43:25:32调整为2010年的30:41:2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9.61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92.3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长34.0%,规模以上工业达20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84亿元,五年来年均增长15.1%。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持续成长,品牌对产业发展的带动力持续增强。3、基础设施条件日益完善。“十一五”期间,福银高速公路建成,向莆铁路开工建设,省道、县道和乡村公路升级改造,至2010年,全县公路网通车里程达2202公里,位居全省第一,公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健全,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4、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努力拓展招商引资领域和渠道,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招商引资活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努力扩大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培育多元化的外贸经营主体,扩大外贸出口规模。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5亿美元(可比口径),年均增长23.4%。生产型出口企业不断壮大,出口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出口龙头企业不断涌现,五年出口总额累计1.6亿美元。5、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