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缘起、意义、框架郑海燕1保继刚2内容提要:本文对城市旅游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界定,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城市旅游地分解为可以用生命周期描述的旅游产品和市场,从而提出了一般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框架。关键词:城市旅游城市旅游地旅游地生命周期作者:1、郑海燕女硕士,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经济师;2、保继刚男,博士,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旅游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一、城市旅游及其研究进展1、城市旅游的概念界定城市是各种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机制非常复杂的综合系统,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特色,加之现代旅游业的范畴正不断地被扩充,界定“城市旅游”有相当的困难,因此,在目前国内外有限的研究中,“城市旅游”(UrbanTourism)[1]尚无公认的定义。国外方面,Pearce从旅游需求角度出发,认为定义“城市旅游”要分析人们选择城市旅游地行为的社会心理,特别是旅游动机。[2]Page从旅游供给角度出发,认为旅游者被城市所吸引,是因为城市能够提供一系列的专业化功能与服务设施。[3]也有学者从旅游影响角度出发,认识到旅游者在城市中的旅游活动将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带来影响。国内方面,宋家增以上海为例提出了“都市旅游”的概念:以都市风貌、风光、风物、风情为特色的旅游。[4]但是,“城市”概念的外延本身非常丰富,既包括上海这样的工业化、商业化的大都市,也包括一些人口规模较小、功能相对单一的中小城市,因此,“都市旅游”不能等同于“城市旅游”。彭华认为,城市旅游是发生在城市中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则是指旅游者在城市中所有的物质与精神消费活动,从旅游经济总量的占有率来看,城市旅游已日益成为当代旅游的主体。[5]简单地概括,城市旅游是指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后文中即采取这种定义。[6]2、城市旅游研究进展简述城市旅游研究的兴起与旅游业在城市中的兴起与发展关系密切。Stansfield(1964)最早在旅游研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0101)资助。中提及城市旅游业的重要性。他在《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Annoteontheurban-non-urbanimbalanceinAmericanrecreationalresearch)中首次阐述了旅游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城市旅游的研究。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开始认识到城市旅游的重要性。著名城市研究专家Hall(1970)曾预言,20世纪最后30年,对于欧洲主要的首都城市和众多的历史小城镇,最大的转变是大旅游时代的来临。但整个70年代,乃至80年代初期,国外绝大部分城市旅游研究停留在描述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国际旅游现象上,明显缺乏理论探讨。[1]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一方面,城市政府普遍意识到旅游的重要性,开始积极采取服务于城市旅游的措施,另一方面,旅游者对于城市旅游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城市旅游研究得到相对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特点鲜明的研究分支。[7]目前,国外城市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旅游的需求与供给,城市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城市旅游规划与管理,以及旅游地的市场营销等方面。[1]近年关于城市旅游的理论成果逐渐增多,Pearce提出了城市旅游的研究框架,并从现有的相关文献中挑选了一部分出来作为例子,用以对该理论框架的应用作了介绍。[7]国内的城市旅游研究起步较晚,但因为借鉴了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涉及的研究领域注意了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结合,例如:城市旅游的概念与内涵,城市旅游形象和定位研究,城市旅游发展模式探讨,城市旅游结构与系统分析,城市旅游规划与管理等。[8]有学者对城市旅游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指出了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1,8]。总的来说,城市旅游地自身吸引要素众多,使得城市旅游具有比之其它形态的旅游活动更为复杂的特点,这是城市旅游研究进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7]3、城市旅游研究所需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城市旅游资源有比其它类型旅游目的地更加丰富的内容。[9]随着旅游的发展,观念的转变,大旅游观念的形成,城市旅游内容无所不包,涵盖面广,只有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