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五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8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练习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历史试题VIP免费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五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8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练习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1/10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五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8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练习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2/10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五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8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练习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3/10
第28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选择题1.(2018山东潍坊一模)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答案D题干材料“雅言又称正言”“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说明了孔子对西周文化的认同,故选D项。2.(2018山东德州期末)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这一“倾向”主要表现在()A.重视礼义道德教育B.提出“仁政”思想C.主张治国礼法并施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答案C据题干材料“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并结合所学可知,荀子在继承孔、孟“礼”的同时,也吸收了法家“法”的理念,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实际,故选C项。孔孟重视礼义道德的教育,A项错误;“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核心,B项错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思想的主张,D项错误。3.(2019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十分频繁,如:孙武,齐人,后为吴将军;荀子赵国人,游学于齐,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商鞅,卫人,西入秦,行变法令,相秦十年;李斯,楚人,为秦廷尉,丞相。由此可见,当时的人才流动()A.导致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B.促进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C.推动列国变法运动的开展D.助推新旧社会转型的演进答案D题干材料“人才流动十分频繁”表明各国任用他国人才做官,推动社会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选D项。诸侯争霸是人才流动的原因,A项错误;促进百家争鸣现象出现是春秋战国政治经济影响的结果,B项错误;变法运动主要在战国时期,与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不符,C项错误。4.(2018福建三明质检)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的是()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B.出现百家争鸣局面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学术适应政治需要答案D据题干材料“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可知,代表不同社会基层的诸子百家都在试图运用自己的学术主张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故选D项。5.(2019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考试)《礼记》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荀子说:“四海之内若一家,莫不趋使而安乐之”,王阳明则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这反映了()A.社会矛盾日趋尖锐B.世界意识逐渐明晰C.天下和合的观点D.华夷观念受到冲击答案C题干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四海之内若一家”“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信息,反映出了天下和合的观点,故选C项。6.(2018广西桂林、北海、崇左二模)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这说明当时()A.儒家与法家追求的目标相悖B.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C.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D.以仁义治天下成为主流意识答案C题干材料“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说明儒家在教化上存在不足,故选C项。7.(2019百校联盟质量监测)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答案B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出现融合现象,但没有趋向统一,故A项错误;“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抬高了君主的地位,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故B项正确;材料的思想是法家思想,不是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基本结束是在秦朝,故D项错误。8.(2018湖南张家界三模)董仲舒放弃了先秦儒家的那种罕言天道的重人事而轻自然的思维方式,开始像道家、阴阳家那样大讲天道,并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其形而下的人道。董仲舒此举意在()A.弥补先秦儒学存在的弊端B.以神化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五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8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练习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历史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