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要求](1)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②美国共和制的确立;③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十月革命。[思维导图][知识主线]1.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的17、18世纪,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逐步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制,形成了责任内阁制。美国独立后,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制政体。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法国于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政体,德国通过1871年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3.四个国家因国情不同,形成了两种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但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又不尽相同,美法两国的共和制也各具特色,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性、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相同的代议制基本特征,即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约与平衡等。4.十月革命一举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最终变为现实。考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1)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打击了国内封建制度和封建势力。(2)1688年“光荣革命”改变了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关系,王权由神授变为来自议会。2.内容(1)确立:《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议会掌握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2)发展①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首相和内阁须从多数党中选出,行政权转移到内阁手中。②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的席位。3.特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政治为基础的。(2)国王角度: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3)内阁角度:内阁是最高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4)议会角度: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国家权力中心。(5)首相角度: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首相手中拥有行政权、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考点二美国联邦共和制确立(1787年宪法)核心词:邦联、联邦、三权分立、种族歧视1.背景美国独立后建立的邦联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无力解决国内外贸易、偿还债务、国家安全等问题,面临着维护共和制及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2.确立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及三权分立的总统共和制政体。3.体现原则(1)联邦制原则: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包括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同时宪法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2)分权制衡原则: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由国会(分参众两院)、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又互相制约。(3)民主原则(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总统由各州选举团选出,即先由各州议会选出候选人,再由选举人选举总统。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4.局限性(1)最初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2)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3)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考点三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核心词:巴士底狱、君主派、共和派、复辟1.背景:法国大革命后,君主制与共和制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普法战争后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2.确立:1875年法国议会以一票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3.内容: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4.影响: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考点四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核心词:王朝战争、普鲁士、君主立宪1.背景:分裂状况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在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2.确立:1871年德国制定《德意志帝国宪法》。3.内容: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内阁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实行联邦制。4.特点:立宪为虚,君主专制是实,具有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余。考点五十月革命核心词:十月革命1.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布尔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