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1990年至2000年,以及2000年至2010年期间,世界各大洲森林面积的净变化(每年百万公顷)。读图,回答1~3题。1.结合上图判断,近几十年世界森林植被减少最多的是()A.亚寒带针叶林B.热带雨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2.下列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部分地区森林面积呈增加趋势,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B.虽然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正在不断下降,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C.2000~2010年与1990~2000年相比各大洲森林面积减少速度均有所下降D.森林面积减少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原因是主要因素3.关于南美洲森林资源的保护,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B.发展人工多层热带经济林替代原始雨林,达到保护和发展的平衡C.发展中国家在森林资源减少方面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D.加强公民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解析:第1题,从图中减少最多的大洲可知为热带雨林。第2题,虽然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在下降,但森林总面积的减少量仍然很大。第3题,我们人类可采取措施,加强公民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保护热带雨林。答案:1.B2.B3.D读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回答4~6题。4.目前热带迁移农业的分布地区主要是()A.美国中部平原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C.巴西亚马孙平原D.非洲东非高原解析:选C。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目前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如巴西亚马孙平原。5.关于图中a→d土壤肥力变化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a→b,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原因是植被被焚烧,养分回归到土壤中B.b→c,土壤肥力不断降低,原因是森林被焚烧,枯枝落叶减少C.c→d,土壤肥力保持较低水平,变化不大,原因是弃耕土地的植被处于恢复期D.d以后,随着植被恢复,土壤肥力有所下降解析:选C。a→b,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原因是随着植被的日渐繁茂,枯枝落叶不断增加,使土壤中的养分增多;b→c,土壤肥力不断降低,原因是森林被焚烧,土壤养分被作物逐渐消耗,加上土壤失去植被保护后,养分淋洗、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断下降;c→d,土壤肥力保持较低水平,变化不大,原因是弃耕土地的植被处于恢复期;d以后,随着植被恢复,土壤肥力有所回升。6.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肥力较低,其原因不包括()A.有机质分解旺盛B.淋溶作用强C.养分循环快D.枯枝落叶稀少解析:选D。有机质分解旺盛、养分循环快、淋溶作用强是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重要原因。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森林蓄积量137.21亿立方米。据此回答7~8题。7.我国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不包括()A.东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南地区D.华北地区解析:选D。我国的三大林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8.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的可行性措施包括()①明确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②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工程③倡导义务植树活动④逐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⑤禁止任何砍伐森林的活动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解析:选A。⑤说法错误,禁止任何砍伐森林的活动是不可行的。(2013·广州高三模拟)下图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读图,回答9~10题。9.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A.极密B.密C.中密D.稀疏解析:选C。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密度的防护林对降低林区附近风速有较大的差异,但随着范围的扩大,它们的区别越来越小,所以从经济和生态方面考虑,宜采用中密的防护林。10.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解析:选A。工矿区的大气污染较严重,防护林可以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城市地区的防护林可以降低噪声、美化环境;黄土高原上的防护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东北平原西部的防护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2013·阜阳高三调研)读洞庭湖年输沙量表和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表(注: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