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关于岫岩县新甸镇农民收入变化的调查报告都晓宇2008国际经济与贸易专科二班岫岩满族自治县是山区农业大县,全县总面积4507平方公里,拥有耕地83万亩。掩映在崇山峻岭间的岫岩新甸镇新甸村坐落在鞍山最南部,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这个村无论是群众生活水平还是村容村貌,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脱颖而出。在新甸村曾经流行这样一句话,“中间只隔一条道,道东道西两重天”。道东的大山村比较富裕,许多农民搞起多样致富产业,还有一些人在鞍轮集团上班;而道西的新甸村则贫穷落后,农民不善于搞产业调整,也不愿意到企业打工,只守着自家一点土地过活。落后的观念让新甸村越来越贫穷。为了更好的了解我的家乡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我在家里的亲人和乡镇府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并做了一份报告总结。一、村民的就业现状为了让村民转变观念,村主任邱里波带领村干部帮助村民联系到鞍轮集团以及大连等地企业去打工,现在全村600户农民中几乎家家都有人外出打工赚钱,每人年均可增收8000元以上。而村里的地则由少数人承包起来,形成了规模效益。村里刚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蔬菜加工厂,每年可以对6000吨蔬菜进行加工。经过3年发展起来的2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也实现了机械化自动排灌,生产出来的蔬菜绝大部分经蔬菜加工厂加工后卖到大连、鞍山等各大城市的超市,年产值可达300多万元,仅蔬菜一项全村人均收入提高近1000元。找到致富良方的新甸村农民,人均收入从不到2000元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一举升到4660元。村里还多方筹资,新建了一五00平方米的小学教学楼,修建便民桥6座,村组道路20余公里,实现了组组通桥涵,9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电话,近300户富裕农民先后住进了楼房。2000余农户经营以温室山野菜为主的“苦味产业”,年户均收入达到2.2万元以上。正如该县经营“四味产业”的农民所说:“政协主意好,政府抓得实,农民的好日子没个跑。二、新甸镇新农村建设新视点用新的视野把握大局,用新的视点思考现实,切实定位工作的出发点,找准结合点、挖掘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是当前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2009年,新甸镇将抓住机遇,用足用活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动员一切力量实现农业产业化要有新进展、农民收入要有新提高、农村改革要有新突破、社会事业要有新发展、社会风气要有新变化、党的建设要有新举措。农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0000万元,比去年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增长8%。(一)一转多变“一转”就是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按照“工业化”的思维方式经营“三农”。要用工业化的视点思考农业产业化,推进单一农业向复合高效农业转变。要切实克服规模就是产业化的落后观念,把科技和效益放在第一位,用延长农业产业链和单位面积最大效益吸引规模,实现农业产业化。“多变”,就是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上,方法要多,变数要多。一是“粮变肉(蛋)”。大力发展畜禽产业,加速推进粮食过腹转化,到2009年底,全镇要有30%的粮食转化为肉蛋,猪、牛、羊、鸡饲养量要增加40%。二是“小变大”。以无公害蔬菜基地为代表,通过发展合作经济、推进土地流转和专业化生产,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逐步整合成大规模、大生产,形成规模效益。三是“少变多”。充分发挥各家各户优势,通过依靠科技发展多种经营,实现由“一元”增收向“多元”增收转变。四是“粗变精”。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精细种植业和精深加工业,全力加大出口麻栎、出口蔬菜的种植面积,新上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五是“农变工”。通过对二、三产业的加速发展,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实现由农民向市民、向工人的转变。2009年农业劳动力工人化要达到60%,外来打工人员要增加到4500人。第3页共8页第2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8页(二)一策多略“一策”,就是坚决贯彻“打造三力,强镇富民”的指导思想。“打造三力”就是打造新甸建设气势上的活力,经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