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镇龙浦两侧泥沙促淤试验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慈溪市海涂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评价单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2011年11月1工程概况慈溪市镇龙浦两侧泥沙促淤试验工程位于慈溪市东部龙山、掌起两镇的东北部滩涂上,工程西起淹浦、东至慈镇交界(镇海泥螺山围涂工程北围堤)。本工程共布置丁坝4条,长度共计10.772km。Ⅰ号丁坝:布置在镇龙浦东侧1400m处,南起已建十塘横堤,北抵横堤外侧200m,沿横堤小塘轴线东西向各延伸300m和200m,丁坝总长2.982km,基本走向西南~东北,主风向NW~NNW3200。Ⅱ号丁坝:布置在淡水泓东侧2500m处,南起已建十塘横堤,北抵横堤外侧200m,沿横堤小塘轴线东西向各延伸300m和200m,丁坝总长2.86km,基本走向西南~东北,主风向NW~NNW3200。Ⅲ号丁坝:布置在淞浦东侧1600m处,南起已建十塘横堤,北抵横堤外侧200m,沿横堤小塘轴线东西向各延伸300m和200m,丁坝总长2.712km,基本走向西南~东北,主风向NW~WNW3200。Ⅳ号丁坝:布置在淹浦西侧,南起已建十塘横堤,北抵横堤外侧200m,沿横堤小塘轴线东西向各延伸300m和200m,丁坝总长2.215km,基本走向西南~东北,主风向NW~NNW3200。本工程丁坝采用船抛及陆上车抛相结合的施工方式,施工分丁坝坝体抛填、坝体护脚抛石和干砌坡面三部分。工程总投资35784.43万元。12工程分析2.1规划相符性分析本工程建成后将增加滩涂资源,稳定滩涂冲淤平衡,防止滩涂资源流失有积极作用,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有利于加快建立科学的滩涂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机制,增加慈溪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储备、推进沿海滩涂开发利用带等方面均有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因此,本项目符合《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1-2020)、《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慈溪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2.2与海洋功能区划相符性分析工程项目为滩涂促淤试验工程,是服务于慈溪滩涂围垦的先期试验性工程。浙江省功能区划对该海域功能区划为围海造地区,工程建设能促进该海域功能更好发挥,不会对功能区产生不利影响。工程建设对滩涂养殖功能区具有促进作用,与该功能区在促进慈溪市滩涂养殖业发展具有一致性,为滩涂养殖业提供了更多的滩涂资源,与滩涂养殖没有用海冲突。本工程对捕捞功能区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影响范围、程度均很小,对主体功能不会造成较大影响。2工程建设对排污区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项目建设与浙江省、宁波市和慈溪市海洋功能区划是兼容的。2.3工程各阶段环境影响分析2.3.1施工期(1)水环境影响施工期水环境影响主要来自丁坝施工过程中,尤其是丁坝坝体石料抛填过程会扰动海域底质沉积物,导致海底泥沙再悬浮进而引起丁坝周围水体浑浊,污染局部海域水质并影响局部沉积物环境质量。按丁坝施工对海底沉积物的扰动深度为0.1m,坝底平均宽20m,正常施工速度为0.5m/min,在正常连续作业情况下,悬浮物源强为1.0m3/min,取悬浮物起悬比为20%,本工程顺坝施工时悬浮物源强约为2.3kg/s。(2)海洋生态、渔业生产影响本工程施工期对海洋生态和渔业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3个方面。①丁坝坝体石料抛填会直接导致坝址及周围潮间带和底栖生物生境遭到完全破坏,相应带来潮间带和潮下带底栖生物量的损失。根据本工程方案,工程影响底栖生境面积共约75ha,其中丁坝直接压站32.31ha范围内的潮间带和底栖生境将遭到永久压站,而丁坝堤脚两侧约43.08ha范围的潮间带和底栖生境在施工结束后将逐渐恢复。②本工程石料抛填会直接扰动工程海域海底泥沙,造成泥沙再3悬浮从而影响海域浮游植物生境,造成其生物量减少、多样性降低和生产力下降并进而影响以其为饵料的浮游动物的生存。同时高浓度悬浮物扩散还会影响前沿及周围海域鱼卵仔鱼的生存、发育,造成渔业资源的损失。③本工程所在海域目前主要为滩涂养殖开发,工程施工会直接造成渔业生产养殖面积的下降,产量和产值损失。但工程建成后丁坝两侧会逐渐形成适合养殖的区域,以弥补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