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消防大队管理手册编审委员会主任:张日晨副主任:郭文学房新华郝名望胡养年胡守和杨三刘金利委员:郝艳斌袁俊王光耀张旭李志平翟庆吉田兴和郭喜军刘宝军周利斌刘奋军陈晨华陶梦平吕海平李英冯国杰张红红前言为了使救援实现本质安全,扭转轻伤、工伤和自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实现救援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神华集团联合六家国内科研单位研究建立了一套以风险预控为核心,内容涵盖日常训练、救援管理全过程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本质安全管理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PDCA管理为模式,体现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特点,要求在训练、救援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达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体系主要由“风险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保障管理、救援系统安全要素管理和辅助管理”五大部分构成。同时依据《矿山救护规程》要求编制了“救护大队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考核评分标准》、《风险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管理制度汇编》和《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手册》。《管理手册》:明确了管理方针、目标,描述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展示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总体框架,明确了大队内各层次不同单位、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适合大队高、中层管理人员使用。《程序文件》:共分为五大部分(风险预控管理、组织保障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地面、井下救援安全要素管理和辅助管理),包含32个管理程序,各项管理程序以PDCA的方法和思路建立,规定了相应过程控制的目的、适用范围、职责、控制内容、方法和步骤,符合实际运作的要求,保证了各个过程功能的实现。《程序文件》是《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适合各级相关单位(部门)、岗位和人员对各项事务的管理和运行控制。《考核评分标准》:考核评分标准共5大部分,17个系统,74个元素,479个考核指标,是检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效果、判别大队是否达到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总体要求的综合性评价标准。《风险管理手册》:包含风险概述、工作任务风险管理、大队系统评估、日常、救援重大危险源评估、危险源监测、预警、控制、升降级管理等内容。主要运用工作任务分析法和事故机理分析法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确定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风险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共包括10个单位/部门,208个管理对象。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通过提炼管理对象,明确相应的责任人、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实现对人、机、环、管危险源的风险预控,预防事故的发生。《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第一部分是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通过对日常作业中员工可能出现的主要不安全行为(包括日常训练、地面救援、井下救援、预防检查、反风演习、其它类6大部分)进行辨识,将辨识出的208种不安全行为按照行为痕迹、频次、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细化了行为纠正、奖罚考核等全过程管理。第二部分是员工岗位规范,包含救护大队各岗位的通用安全行为规范和具体的27个岗位规范,明确各岗位安全要点、职责范围和岗位标准等内容,用以指导规范员工的安全作业行为。《管理制度汇编》:共包括有关安全管理的29个制度,涵盖风险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激励与约束管理及辅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是大队安全管理合法有序地运作及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适用于大队的各级管理人员及广大员工使用。《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手册》:从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态文化四个方面明确了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结构、目标、任务及实施的流程和方法,是大队构建本质安全文化的指导性文件。在体系文件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局、体系办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同时编写人员在编写过程中结合大队实际进行了多次研讨,认真修改、完善,为编写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谨向以上单位和人员表示诚挚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