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焊和气割的安全分析在生产中,利用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混合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作为热源进行金属材料的焊接或切割,是金属材料热加工常用的工艺方法之一。直到现在,气焊与气割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仍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用途很广。一、气焊的基本原理气焊是利用可燃气体和氧气在焊枪中混合后,由焊嘴中喷出点火燃烧,燃烧产生热量来熔化焊件接头处和焊丝形成牢固的接头。如图2-1所示,气焊主要应用于薄钢板、有色金属、铸铁件、刀具的焊接以及硬质合金等材料的堆焊和磨损件的补焊。图2-1气焊和气割安全1.气焊应用的设备和器具气焊所用的设备包括氧气瓶、乙炔发生器、乙炔瓶、回火防止器、焊炬、减压器以及胶管等。气焊设备组成如图2-2所示。图2-2气焊设备组成1-焊丝;2-焊件;3-焊炬;4-乙炔发生器;5-回火防止器;6-氧气减压器;7-氧气橡皮管;8-乙炔橡皮管;9-氧气瓶2.气焊用材料(1)气焊丝(填充材料)气焊用的焊丝起填充金属的作用,与熔化的母材一起组成焊缝金属,因此应根据母材材质的化学成分选择成分类型相同的焊丝,而且化学成分必须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要求。焊丝可分为低碳钢、铸铁、青铜和铝等,也可以用被焊材料切下的条料作焊丝。在气焊过程中正确选用焊丝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不断地送入熔池并与熔化的金属熔合成焊缝,所以,焊丝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焊缝的质量。一般对气焊丝有如下要求:①焊丝的化学成分应基本上与焊件符合,以保证焊缝具有足够的力学性能;②焊丝表面应无油脂、锈斑及油漆等污物;③焊丝应能保证焊缝具有必要的致密性,即不产生气孔及夹渣等缺陷;④焊丝的熔点应与焊件熔点相近,并在熔化时不应有强烈的熔化飞溅和蒸发现象。(2)气焊熔剂(气焊粉)气焊过程中被加热的金属极易生成氧化物,使焊缝产生气孔及夹渣等缺陷。为了防止氧化及消除已形成的氧化物,在焊接有色金属、铸铁以及不锈钢等材料时,通常需要加气焊熔剂。在气焊过程中,将熔剂直接加到熔池内,使其与高熔点的金属氧化物形成熔渣浮在上面,将熔池与空气隔离,防止熔池金属在高温时被继续氧化。因此气焊熔剂的作用主要有:①保护熔池;②减少有害气体浸人;③去除熔池中形成的氧化物杂质;④增加熔池金属的流动性。气焊时,熔剂的选择要根据焊件的成分及其性质而定。其要求如下:①熔剂应具有很强的化学反应能力,即能迅速溶解一些氧化物,或与一些高熔点化合物作用后,生成新的低熔点和易挥发的化合物;②熔剂熔化后黏度要小,流动性要好,产生的熔渣熔点要低,密度要小,熔化后易于浮在熔池表面。③不应对焊件有腐蚀等作用,生成的熔渣要容易清除等。气焊熔剂按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化学作用气焊熔剂和物理溶解气焊熔剂两大类,常用气焊熔剂的种类、用途和性能见表2-1。3.气焊常用的气体及氧乙炔火焰特性气焊应用的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和可燃气体,助燃气体是氧气,可燃气体是乙炔、液化石油气和氢气等,一般以乙炔气作可燃气的最为普遍。乙炔与氧气混合燃烧的火焰称为氧乙炔焰,按氧与乙炔的混合比不同可分为中性焰、碳化焰和氧化焰三种。纯乙炔焰和氧乙炔焰构造和形状见图2-3。图2-3纯乙炔焰和氧乙炔焰构造和形状(1)中性焰氧气与乙炔的混合比为1~1.2时,得到的火焰称为中性焰。中性焰燃烧后无过剩的氧和乙炔。焊接时主要应用中性焰。中性焰有时也称为轻微碳化焰,火焰由焰心、内焰和外焰三部分组成,其中内焰微微可观。在中性焰的焰心与内焰之间,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CO)、氢气(H2)与熔化金属相作用,使氧化物还原。内焰温度达3050~3150℃,所以用中性焰焊接时,都应用内焰来熔化金属。一般中性焰适用于焊接碳钢和有色金属材料。(2)碳化焰碳化焰在火焰的内焰区域中尚有部分乙炔燃烧,氧气与乙炔的比值小于1(0.85~0.95),火焰比中性焰长,内焰的最高温度为2700~3000℃。由于过剩的乙炔焰分解为碳(C)和氢(H2),游离状态的碳会渗到熔池中去,使焊缝金属的含碳量增高,所以用碳化焰焊接低碳钢,会使焊缝强度提高,但塑性降低。另外,过多的氢进入熔池,使焊缝产生气孔及裂纹,因此,碳化焰不适用于低碳钢、合金钢的焊接,而适用于碳钢、铸铁及硬质合金等材料的焊接。(3)氧化焰氧化焰在燃烧...